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人文載道,匯則興邦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排列 列表排列
卡片列表 卡片列表
【杭州亞運直擊】港足志更堅:更強姿態重返賽場
港足在杭州亞運面對亞洲足球「一哥」日本,雖然上半場製造出不少機會,惜未能把握,最終連番失誤下以0:4落敗。港足無緣決賽,將於本周六(10月7日)再次登場與烏茲別克爭奪銅牌。港足歷史性進入四強對戰勁旅日本,在香港引起關注,不僅全港數十家商場直播賽事,足總亦在銅鑼灣英皇劇院包場請球迷觀戰,齊齊為港隊打氣。射手安永佳表示感受到與日本隊的差距後更激起球隊鬥志,無懼在銅牌戰遇上任何對手,港足一定會以更強的姿態重返賽場。◆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正謙 杭州報道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採訪手記】「頂硬上」雖敗猶榮
「我很想踢這場比賽。」拖着傷腿的林衍廷賽後來到採訪區說。23歲的他曾多次捲入爭議事件,更一度被球會處以無限期停賽的懲罰,幸好他未有一沉不起,上季更當選港超最佳中場之一。在這支年輕的亞運隊中本該是中場領軍人物,但8強賽前膝頭韌帶受傷令林衍廷無法正常訓練:「一出場時還會很小心膝蓋,不過進入狀態之後就忘記了,就傳球時還會痛,不算什麼大礙。」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熱點民議】對強隊「逼搶」爭入球 球迷開心盡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全城為港隊吶喊 「獅子山下精神」打不死
商場播賽事 觀眾駐足觀戰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奪香港史上首面亞運女子公路賽金牌 楊倩玉:體育生涯已無憾
女子公路單車賽全長139.7公里,每隊最多只可有2人出賽。楊倩玉在最後14公里發起衝擊,與韓國的羅雅凜一直鬥到最後,眼見主車群開始從後殺上,二人同時全力衝刺,最後楊倩玉以不足1秒之差壓過羅雅凜首名衝線,成為隊史在此項目首位奪金的女將。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四強賽挫隊友何子樂 陳善鈺今壁球女單爭冠
在混雙4強賽,港隊組合黃祉謙/李嘉兒則以局數1:2不敵印度組合,無緣決賽。由於比賽不設季軍戰,故港壁球隊增添一面銅牌。對於痛失爭金機會,李嘉兒賽後一度落淚。她指自己在比賽末段幾個關鍵球應要做得更好些。黃祉謙表示,下屆亞運會是否有混雙項目還不可知,加上自己年齡不小,所以今次很可能是自己人生唯一一次參加亞運混雙比賽。他認為兩人基本發揮訓練時的水平和賽前部署,相信市民看到他們的拚搏精神。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國跳水隊「金無旁落」十全十美
昨日比賽先上演的是女子3米跳板決賽,中國隊派出陳藝文、昌雅妮的「雙保險」爭金。陳藝文在決賽的表現明顯較佳,首輪動作405B,難度系數3.0取得76.50分,力壓得到69.00分的昌雅妮取得領先;在之後4跳,陳藝文的演出均保持穩定,在第2、4、5跳得分均是第1名,最終以總分382.00分取得金牌;至於僅第3跳為得分第1名,其餘4跳有3跳得分均為第2名的昌雅妮,則以總分350.25分獲得銀牌。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切陽什姐同日獲頒亞運奧運金牌
男女混合35公里競步團體項目是首次在亞運會設立,規則上每隊至多由兩男兩女共4名運動員組成,比賽取每隊成績最好的1名男運動員和1名女運動員成績之和計算隊伍最終成績。結果中國隊男子選手有王欽以第2名完賽,落後以2小時31分12秒勝出的日本選手石田昴16秒。至於切陽什姐以2小時45分13秒的成績獲勝,令中國隊以總成績5小時16分41秒獲得金牌。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奇趣卡巴迪 老鷹捉小雞小孩最愛
杭州第19屆亞運會共有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比賽項目,至今亞運進行了逾10天,很多吸引市民大眾的熱門大項比賽項目已經名花有主了。然而一些冷門的比賽項目可能被忽略,我們希望把大家目光拉到一些被冷落而有趣的項目—卡巴迪(亞運版「老鷹捉小雞」)、藤球及克柔術,是好好欣賞運動員的努力拚搏的時刻。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莉 杭州報道/圖:新華社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卡巴迪入亞運 中國已組國家隊
「為了高水準辦好亞運卡巴迪比賽,我們在場館軟硬件改造、賽事運行能力提升、項目推廣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蕭山瓜瀝文化體育中心媒體副指揮長張婷告訴記者,「今年6月,我們成功舉辦了全國卡巴迪冠軍賽,這也是卡巴迪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來,我國首次舉辦的國家級體育賽事。此外,我們一直致力於卡巴迪項目的普及和推廣,開展了卡巴迪『進學校、進村社』活動100餘場,亞洲卡巴迪聯合會還授予瓜瀝鎮『中國卡巴迪之鄉』的稱號。」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巴迪
收藏
取消收藏
藤球起於中國民間 發揚於東南亞
藤球是一項運用腳腕、膝關節等部位夾、頂球,不讓球落地的運動,類似中國民間的踢花毽子和宋時的「蹴鞠」。藤球一般是用藤條或塑料編製的中空的球,直徑約12厘米,球面上有12個五角形孔。由於藤球的場地類似排球場,中間有攔網,比賽時又只許用腳、膝等部位觸碰球體,因此對球員的下身韌帶的拉伸程度要求比較高,隊員需經常用腳踢過頭頂去接踢,甚至會在面臨對方的來球而攔網時,經常性地用出即便在激烈的足球場上都難得一見的「倒掛金鈎」。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91名運動員參加克柔術比賽 歷屆之最
克柔術一局定勝負,每局時間為男子4分鐘、女子3分鐘。在雅加達2018年第18屆亞運會上,克柔術首次作為亞運會比賽項目亮相。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話你知】如何才算贏着
卡巴迪比賽規則其實並不複雜,參賽的兩支隊伍每隊12名隊員,其中7名為首發隊員,其餘5名為替補隊員,雙方在一塊矩形場地上,無需借助任何器械設備交替進攻。比賽時,雙方站在己方半場,進攻方派一名隊員,進入對方半場,30秒內觸及對方隊員,並成功返回己方半場即可得分。然後立即攻守轉換,防守方可以撲向進攻方隊員。進攻方隊員如果沒能成功返回到己方半場,則防守方得分。兩個隊伍交替進攻和防守,得分高的一方獲勝。此外,進攻方在進攻過程中,必須不斷高喊「卡巴迪」,若中斷或無聲便被視為負。
發佈時間
文匯報
藤球
收藏
取消收藏
運動員搏到盡 港生嘆好感動
「中國隊,加油!」在10月3日晚杭州亞運會中國女足與日本女足的半決賽上,一群穿着黃黑相間校服的香港學生觀賽團出現在兩個球場,稚嫩的吶喊助威聲,穿透整個球場。這支由香港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師生組成的亞運遊學團,自10月1日開始,在籃球、足球、田徑等多個亞運會項目的比賽現場觀賞,親眼目睹賽場上運動員不分國籍、地區,都在全力以赴比賽,「搏到盡」的運動員精神讓同學們印象深刻。他們還有份見證香港男足歷史性晉級準決賽,深受港足大哥哥們不懼強敵、突破自我的拚勁感染。「很震撼,好感動!」同學們說,這次亞運之旅無與倫比。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杭州報道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同學有話講
曾凱楠香港男足比賽完後,為了感謝前來支持他們的球迷,繞場一周致謝,而觀眾也全部起立鼓掌回應,很感動,我也是現場觀眾,他們也出現在我們眼前,這種體驗非常棒。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特稿】運鐵餅的機械狗 期待全運會也有
「它們步伐很快,很靈活,搬完標槍後,還能夠像真的狗狗一樣,自己趴下休息、等候,太可愛了。」冼子琳說,希望兩年後在粵港澳舉行的全國運動會,在不同賽場上都有類似的高科技,自己在家門口也能看到與機械狗類似的高科技運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杭州亞運直擊】港足志更堅:更強姿態重返賽場
港足在杭州亞運面對亞洲足球「一哥」日本,雖然上半場製造出不少機會,惜未能把握,最終連番失誤下以0:4落敗。港足無緣決賽,將於本周六(10月7日)再次登場與烏茲別克爭奪銅牌。港足歷史性進入四強對戰勁旅日本,在香港引起關注,不僅全港數十家商場直播賽事,足總亦在銅鑼灣英皇劇院包場請球迷觀戰,齊齊為港隊打氣。射手安永佳表示感受到與日本隊的差距後更激起球隊鬥志,無懼在銅牌戰遇上任何對手,港足一定會以更強的姿態重返賽場。◆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正謙 杭州報道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採訪手記】「頂硬上」雖敗猶榮
「我很想踢這場比賽。」拖着傷腿的林衍廷賽後來到採訪區說。23歲的他曾多次捲入爭議事件,更一度被球會處以無限期停賽的懲罰,幸好他未有一沉不起,上季更當選港超最佳中場之一。在這支年輕的亞運隊中本該是中場領軍人物,但8強賽前膝頭韌帶受傷令林衍廷無法正常訓練:「一出場時還會很小心膝蓋,不過進入狀態之後就忘記了,就傳球時還會痛,不算什麼大礙。」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熱點民議】對強隊「逼搶」爭入球 球迷開心盡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全城為港隊吶喊 「獅子山下精神」打不死
商場播賽事 觀眾駐足觀戰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奪香港史上首面亞運女子公路賽金牌 楊倩玉:體育生涯已無憾
女子公路單車賽全長139.7公里,每隊最多只可有2人出賽。楊倩玉在最後14公里發起衝擊,與韓國的羅雅凜一直鬥到最後,眼見主車群開始從後殺上,二人同時全力衝刺,最後楊倩玉以不足1秒之差壓過羅雅凜首名衝線,成為隊史在此項目首位奪金的女將。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四強賽挫隊友何子樂 陳善鈺今壁球女單爭冠
在混雙4強賽,港隊組合黃祉謙/李嘉兒則以局數1:2不敵印度組合,無緣決賽。由於比賽不設季軍戰,故港壁球隊增添一面銅牌。對於痛失爭金機會,李嘉兒賽後一度落淚。她指自己在比賽末段幾個關鍵球應要做得更好些。黃祉謙表示,下屆亞運會是否有混雙項目還不可知,加上自己年齡不小,所以今次很可能是自己人生唯一一次參加亞運混雙比賽。他認為兩人基本發揮訓練時的水平和賽前部署,相信市民看到他們的拚搏精神。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國跳水隊「金無旁落」十全十美
昨日比賽先上演的是女子3米跳板決賽,中國隊派出陳藝文、昌雅妮的「雙保險」爭金。陳藝文在決賽的表現明顯較佳,首輪動作405B,難度系數3.0取得76.50分,力壓得到69.00分的昌雅妮取得領先;在之後4跳,陳藝文的演出均保持穩定,在第2、4、5跳得分均是第1名,最終以總分382.00分取得金牌;至於僅第3跳為得分第1名,其餘4跳有3跳得分均為第2名的昌雅妮,則以總分350.25分獲得銀牌。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切陽什姐同日獲頒亞運奧運金牌
男女混合35公里競步團體項目是首次在亞運會設立,規則上每隊至多由兩男兩女共4名運動員組成,比賽取每隊成績最好的1名男運動員和1名女運動員成績之和計算隊伍最終成績。結果中國隊男子選手有王欽以第2名完賽,落後以2小時31分12秒勝出的日本選手石田昴16秒。至於切陽什姐以2小時45分13秒的成績獲勝,令中國隊以總成績5小時16分41秒獲得金牌。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奇趣卡巴迪 老鷹捉小雞小孩最愛
杭州第19屆亞運會共有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比賽項目,至今亞運進行了逾10天,很多吸引市民大眾的熱門大項比賽項目已經名花有主了。然而一些冷門的比賽項目可能被忽略,我們希望把大家目光拉到一些被冷落而有趣的項目—卡巴迪(亞運版「老鷹捉小雞」)、藤球及克柔術,是好好欣賞運動員的努力拚搏的時刻。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莉 杭州報道/圖:新華社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卡巴迪入亞運 中國已組國家隊
「為了高水準辦好亞運卡巴迪比賽,我們在場館軟硬件改造、賽事運行能力提升、項目推廣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蕭山瓜瀝文化體育中心媒體副指揮長張婷告訴記者,「今年6月,我們成功舉辦了全國卡巴迪冠軍賽,這也是卡巴迪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來,我國首次舉辦的國家級體育賽事。此外,我們一直致力於卡巴迪項目的普及和推廣,開展了卡巴迪『進學校、進村社』活動100餘場,亞洲卡巴迪聯合會還授予瓜瀝鎮『中國卡巴迪之鄉』的稱號。」
發佈時間
巴迪
收藏
取消收藏
藤球起於中國民間 發揚於東南亞
藤球是一項運用腳腕、膝關節等部位夾、頂球,不讓球落地的運動,類似中國民間的踢花毽子和宋時的「蹴鞠」。藤球一般是用藤條或塑料編製的中空的球,直徑約12厘米,球面上有12個五角形孔。由於藤球的場地類似排球場,中間有攔網,比賽時又只許用腳、膝等部位觸碰球體,因此對球員的下身韌帶的拉伸程度要求比較高,隊員需經常用腳踢過頭頂去接踢,甚至會在面臨對方的來球而攔網時,經常性地用出即便在激烈的足球場上都難得一見的「倒掛金鈎」。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91名運動員參加克柔術比賽 歷屆之最
克柔術一局定勝負,每局時間為男子4分鐘、女子3分鐘。在雅加達2018年第18屆亞運會上,克柔術首次作為亞運會比賽項目亮相。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話你知】如何才算贏着
卡巴迪比賽規則其實並不複雜,參賽的兩支隊伍每隊12名隊員,其中7名為首發隊員,其餘5名為替補隊員,雙方在一塊矩形場地上,無需借助任何器械設備交替進攻。比賽時,雙方站在己方半場,進攻方派一名隊員,進入對方半場,30秒內觸及對方隊員,並成功返回己方半場即可得分。然後立即攻守轉換,防守方可以撲向進攻方隊員。進攻方隊員如果沒能成功返回到己方半場,則防守方得分。兩個隊伍交替進攻和防守,得分高的一方獲勝。此外,進攻方在進攻過程中,必須不斷高喊「卡巴迪」,若中斷或無聲便被視為負。
發佈時間
藤球
收藏
取消收藏
運動員搏到盡 港生嘆好感動
「中國隊,加油!」在10月3日晚杭州亞運會中國女足與日本女足的半決賽上,一群穿着黃黑相間校服的香港學生觀賽團出現在兩個球場,稚嫩的吶喊助威聲,穿透整個球場。這支由香港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師生組成的亞運遊學團,自10月1日開始,在籃球、足球、田徑等多個亞運會項目的比賽現場觀賞,親眼目睹賽場上運動員不分國籍、地區,都在全力以赴比賽,「搏到盡」的運動員精神讓同學們印象深刻。他們還有份見證香港男足歷史性晉級準決賽,深受港足大哥哥們不懼強敵、突破自我的拚勁感染。「很震撼,好感動!」同學們說,這次亞運之旅無與倫比。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杭州報道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同學有話講
曾凱楠香港男足比賽完後,為了感謝前來支持他們的球迷,繞場一周致謝,而觀眾也全部起立鼓掌回應,很感動,我也是現場觀眾,他們也出現在我們眼前,這種體驗非常棒。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特稿】運鐵餅的機械狗 期待全運會也有
「它們步伐很快,很靈活,搬完標槍後,還能夠像真的狗狗一樣,自己趴下休息、等候,太可愛了。」冼子琳說,希望兩年後在粵港澳舉行的全國運動會,在不同賽場上都有類似的高科技,自己在家門口也能看到與機械狗類似的高科技運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