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排列 列表排列
卡片列表 卡片列表
中證監設硬指標 料年增萬億挺A股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證監會、財政部和人民銀行等財金部門官員罕有地在A股開盤前同台出席發布會,並罕有地為入市資金設下硬性指標,此舉將為A股市場每年帶來數千億元人民幣增量資金,隨後大盤指數應聲上揚。中證監主席吳清表示,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對於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今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今年起還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率,預計每年合計可為投資者節約450億元(人民幣,下同)費用。有專家分析指,新措施單是今年就可帶來萬億元增量資金,給予投資者定心丸,實現A股「慢牛」財富效應。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暢 北京報道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外資持A股3萬億 續提高跨境投融資便利
吳清表示,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良好生態正在形成,中證監長期以來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外資政策,深入推進市場、產品、機構雙向開放。持續放寬合格境外投資者准入條件,擴大投資範圍。優化境外上市備案制度,完善境內外上市聯動機制。支持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開展業務,已經有26家外資控股或者是外商獨資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機構相繼獲批准成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第二批險資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規模至少千億
肖遠企表示,從保險資金運用來看,資本市場和未上市企業是主要投資方向。目前,股票和權益類基金投資佔比12%,未上市企業的股權投資佔比9%,合計21%。這反映出保險資金作為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在投資長期方面的優勢和決心。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基金
收藏
取消收藏
【專家解讀】派市場定心丸 長期資金偏好藍籌料受惠
對於中長期資金入市規模,市場預估更為樂觀。綜合各大券商測算結果,今年年內僅新增保費投資、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落地、以及公募基金投資增長三項,就有望為A股市場帶來約萬億元增量資金。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IMF報告:香港經濟復甦 金融體系保持強韌
IMF讚揚香港特區政府將支持經濟復甦,管控金融穩定風險及應對結構性挑戰列為政策重點。基金組織認為香港經濟高度開放,金融服務業規模龐大,並與全球接軌,因此聯匯制度仍然是適合香港的安排,並認同特區政府在中期逐步整合財政的方向和路徑是合適的。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港散戶參與結構性基金產品獲增加兩類
香港證監會指出,此兩類產品均屬上市結構性基金產品,對投資者具有獨特吸引力,並在海外市場日益受歡迎,愈來愈多產品發行人有意在香港推出這些產品。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83%美企對香港法治投信任票 香港美國商會調查:國安法無礙業務比例連升3年
香港美商會自去年底進行一項有關香港營商環境的看法調查,並向逾500多名來自各行各業的會員企業高管發送問卷,其中18%會員企業回覆調查,主要由企業的業務決策者填寫,超過40%參與公司全球收入超過10億美元。調查發現受訪美企認為2024年香港的營商環境比2023年略為樂觀,75%企業表示收入與前一年相比持平或有所增加,比例按年增4個百分點。另有37%受訪者認為香港過去12個月的營商環境為「好或非常好」,比例按年增9個百分點;至於認為「不太好或很差」的比例則按年維持42%,與2023年持平。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美企繼續在港經營信心增
調查顯示,有49%受訪美企表示其香港辦事處是全球總部或地區總部,雖然較去年的50%和前年的54%稍為下降;但過去三年,用作當地辦事處的辦事處數量略有增加,從2023年的43%增加到2025年的45%。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會計師公會倡徵基建通行費紓財赤
提高出租物業租賃印花稅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工程不足成本上升 建造商臨挑戰
調查:業界中短期信心下跌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建造
收藏
取消收藏
憂貿易戰升溫 七成中小企部署應對風險
對於美國總統換屆對香港中小企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四成(38%)受訪中小企表示特朗普上台影響其營商信心。當中約六成認為「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62%)及「經濟環境改變」(59%)為影響營商信心的主要因素,其次為「匯率波動」(34%)、「利率走勢變動」(30%)及「外資流入的規模改變」(26%)。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助中企出海拓東盟市場 香港大有作為
筆者在前一篇專欄文章中提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實戰方法論和法則,折射的都是在從「全球賣」到「全球造」、「全球買」、「全球投」的升級中,從「產品輸出」到「產能輸出」、「品牌輸出」、「文化輸出」的迭代中,企業消弭海外「信息差」、「資源差」、「文化差」、「溝通差」與「運營差」,一步步提升出海的規模與質量,並培育出一批「讓每個區域的利益相關者都感受到正向價值」的「根植於中國的全球化企業」。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百家觀點】特朗普急推政令 全球波動難免
一如預期,特朗普就職典禮當日,馬上宣布一連串政策改動,立即簽署大量行政命令,避開國會的阻礙。投資者可望在首百天以至首半年,看見大量這些新政策,效果漸現,短期內,每有新動作,波動難免。當然,在其上場之前已有壓抑靜待,如今有點釋放,但這只是日內之事,踏入2月份至6月份,未必依然如是。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樓市走向 繫於四大因素
農曆新年將到,又是很多風水師預測來年樓市運勢的時候。當然,正值年初,地產代理、發展商、財經專家,以至網紅等,也會為2025年的樓市把脈。可能大家都會認為發展商及地產代理,都應該會唱好樓市,原因既可能是眼前的客觀現實,也可能是主觀期望,或是工作所需,幫助推動交投。其實,一些專家及網紅就算是唱淡,也有各自不同的利益所在,例如希望言論可以較為吸睛,或者能幫助增加流量等。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教育機構房地產投資有望保持炙熱
隨着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訂下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未來人才搖籃」的策略方針及目標,香港教育產業的發展獲得市場聚焦,相關的房地產配套設施,包括學生宿舍及教育中心等,也因而受到投資者青睞或營運方作擴充部署,成為市場成交的一大動力來源。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港發展新質生產力 需用創科重塑傳統行業
新質生產力的概念,涵蓋「四個新」:新勞動者、新勞動對象(包括高端智能設備及數據等)、新勞動工具(如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如6G及大數據中心等)。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中證監設硬指標 料年增萬億挺A股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證監會、財政部和人民銀行等財金部門官員罕有地在A股開盤前同台出席發布會,並罕有地為入市資金設下硬性指標,此舉將為A股市場每年帶來數千億元人民幣增量資金,隨後大盤指數應聲上揚。中證監主席吳清表示,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對於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今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今年起還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率,預計每年合計可為投資者節約450億元(人民幣,下同)費用。有專家分析指,新措施單是今年就可帶來萬億元增量資金,給予投資者定心丸,實現A股「慢牛」財富效應。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暢 北京報道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外資持A股3萬億 續提高跨境投融資便利
吳清表示,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良好生態正在形成,中證監長期以來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外資政策,深入推進市場、產品、機構雙向開放。持續放寬合格境外投資者准入條件,擴大投資範圍。優化境外上市備案制度,完善境內外上市聯動機制。支持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開展業務,已經有26家外資控股或者是外商獨資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機構相繼獲批准成立。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第二批險資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規模至少千億
肖遠企表示,從保險資金運用來看,資本市場和未上市企業是主要投資方向。目前,股票和權益類基金投資佔比12%,未上市企業的股權投資佔比9%,合計21%。這反映出保險資金作為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在投資長期方面的優勢和決心。
發佈時間
基金
收藏
取消收藏
【專家解讀】派市場定心丸 長期資金偏好藍籌料受惠
對於中長期資金入市規模,市場預估更為樂觀。綜合各大券商測算結果,今年年內僅新增保費投資、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落地、以及公募基金投資增長三項,就有望為A股市場帶來約萬億元增量資金。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IMF報告:香港經濟復甦 金融體系保持強韌
IMF讚揚香港特區政府將支持經濟復甦,管控金融穩定風險及應對結構性挑戰列為政策重點。基金組織認為香港經濟高度開放,金融服務業規模龐大,並與全球接軌,因此聯匯制度仍然是適合香港的安排,並認同特區政府在中期逐步整合財政的方向和路徑是合適的。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散戶參與結構性基金產品獲增加兩類
香港證監會指出,此兩類產品均屬上市結構性基金產品,對投資者具有獨特吸引力,並在海外市場日益受歡迎,愈來愈多產品發行人有意在香港推出這些產品。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83%美企對香港法治投信任票 香港美國商會調查:國安法無礙業務比例連升3年
香港美商會自去年底進行一項有關香港營商環境的看法調查,並向逾500多名來自各行各業的會員企業高管發送問卷,其中18%會員企業回覆調查,主要由企業的業務決策者填寫,超過40%參與公司全球收入超過10億美元。調查發現受訪美企認為2024年香港的營商環境比2023年略為樂觀,75%企業表示收入與前一年相比持平或有所增加,比例按年增4個百分點。另有37%受訪者認為香港過去12個月的營商環境為「好或非常好」,比例按年增9個百分點;至於認為「不太好或很差」的比例則按年維持42%,與2023年持平。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美企繼續在港經營信心增
調查顯示,有49%受訪美企表示其香港辦事處是全球總部或地區總部,雖然較去年的50%和前年的54%稍為下降;但過去三年,用作當地辦事處的辦事處數量略有增加,從2023年的43%增加到2025年的45%。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會計師公會倡徵基建通行費紓財赤
提高出租物業租賃印花稅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工程不足成本上升 建造商臨挑戰
調查:業界中短期信心下跌
發佈時間
建造
收藏
取消收藏
憂貿易戰升溫 七成中小企部署應對風險
對於美國總統換屆對香港中小企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四成(38%)受訪中小企表示特朗普上台影響其營商信心。當中約六成認為「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62%)及「經濟環境改變」(59%)為影響營商信心的主要因素,其次為「匯率波動」(34%)、「利率走勢變動」(30%)及「外資流入的規模改變」(26%)。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助中企出海拓東盟市場 香港大有作為
筆者在前一篇專欄文章中提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實戰方法論和法則,折射的都是在從「全球賣」到「全球造」、「全球買」、「全球投」的升級中,從「產品輸出」到「產能輸出」、「品牌輸出」、「文化輸出」的迭代中,企業消弭海外「信息差」、「資源差」、「文化差」、「溝通差」與「運營差」,一步步提升出海的規模與質量,並培育出一批「讓每個區域的利益相關者都感受到正向價值」的「根植於中國的全球化企業」。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百家觀點】特朗普急推政令 全球波動難免
一如預期,特朗普就職典禮當日,馬上宣布一連串政策改動,立即簽署大量行政命令,避開國會的阻礙。投資者可望在首百天以至首半年,看見大量這些新政策,效果漸現,短期內,每有新動作,波動難免。當然,在其上場之前已有壓抑靜待,如今有點釋放,但這只是日內之事,踏入2月份至6月份,未必依然如是。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樓市走向 繫於四大因素
農曆新年將到,又是很多風水師預測來年樓市運勢的時候。當然,正值年初,地產代理、發展商、財經專家,以至網紅等,也會為2025年的樓市把脈。可能大家都會認為發展商及地產代理,都應該會唱好樓市,原因既可能是眼前的客觀現實,也可能是主觀期望,或是工作所需,幫助推動交投。其實,一些專家及網紅就算是唱淡,也有各自不同的利益所在,例如希望言論可以較為吸睛,或者能幫助增加流量等。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教育機構房地產投資有望保持炙熱
隨着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訂下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未來人才搖籃」的策略方針及目標,香港教育產業的發展獲得市場聚焦,相關的房地產配套設施,包括學生宿舍及教育中心等,也因而受到投資者青睞或營運方作擴充部署,成為市場成交的一大動力來源。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港發展新質生產力 需用創科重塑傳統行業
新質生產力的概念,涵蓋「四個新」:新勞動者、新勞動對象(包括高端智能設備及數據等)、新勞動工具(如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如6G及大數據中心等)。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