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人文載道,匯則興邦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即時
報紙
圖集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菜單 列表菜單
卡片菜單 卡片菜單
【雙城記】長安蟹宴
今年大閘蟹又多又便宜,吃了兩次都滿意,但馬上要去西安,好在回來不到12月,可以再接着吃。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圓夢燒餅
一味簡單的「肉沫燒餅」,變成慈禧做夢夢出來的「圓夢燒餅」,貌似文化身價倍增。前文提到書寫飲食文化的趙珩先生,他直言,當下的影視劇中對於舊日風物的展現「正確率只能達到5%,95%幾乎都是不正確的」。影視是我從事的行業,令人汗顏。他說:「當年北京沒有黃包車,這是江南的說法,只有三輪,就是連人帶車的稱呼。再比如,從前人們家裏是不會擺唐三彩的,唐三彩是墓裏的冥器,擺在家裏那不是瘋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真實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真假烤鴨
把假的說成真的是句俗語,戲劇舞台整天要做的就是這些,從劇本到演出,每一樣都是假的,但必須做成像真的一樣,這是功夫。其中有一項最需要做假,就是道具。道具是指戲裏面用的東西。劇團裏道具屬於舞台美術,是專職人員。舉兩個例子。民國時候女人穿的絲襪叫「玻璃絲襪」,那時工藝不先進,絲襪後面有一道連接線。困難時期資金短缺,演外國戲,女角都沒有絲襪,就只有光腿上場。戲就要開演了,女演員總覺得心裏不舒服。道具師拿了一支咖啡色的筆走過來,在女演員的腿肚後面直直地畫了一條線,遠看就像穿了絲襪一樣,真實效果就這樣逼出來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道具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再說共鳴
第一本《老饕漫筆》是自己買的,第二本《老饕續筆》是趙珩兄送的,扉頁上是趙兄端正秀麗的小楷「冀平女史哂正」。哂正,笑納的意思。我到趙兄家去過,滿室書香,記得非常清楚,他說,要找個日子請我到家裏吃一餐,由他自己做,可惜這不平凡的一餐,我沒有吃到,不停地奔波兩地跑,連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在哪裏,錯過了,後悔不已。這餐飯趙兄還是做了,我看到有記載,如果沒記錯,好像作家陳建功兄台有幸吃到。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沒有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我有共鳴
《老饕系列》是一套講吃的書,第一本《老饕漫筆》初版於2001年,文中每一篇都關乎飲饌,卻又不單純是寫飲食,更重溫舊事人情。十年間,這本十多萬字的小書加印了7次。十年後的2011年,《老饕續筆》出版,一樣獲得好評,加印不斷。又一個十年過去,《老饕三筆》於今年2月由三聯書店出版,這套書是作者關於飲食的隨筆,所記一概與吃相關,但又不局限於吃。月前作者趙珩讀者見面會在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舉行。趙珩說道︰「一如《漫筆》和《續筆》,雖不一定都會引起讀者共鳴,卻沒有半點虛構的成分。」我從微信圈看到《「老饕」趙珩:追憶美食背後的故人故事》的文章,是我熟悉的澎湃新聞記者王諍寫的,這麼好的文章和追憶,怎麼會不引起共鳴?
發佈時間
文匯報
起士林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父母食堂
在內地去大機構做事或訪問,有時主人家會說,不好意思,中午請你吃食堂吧,馬上十分雀躍,最喜歡吃食堂!內地大機構的食堂都做得特別好,這一點香港可比不了。比如央視、電台和各大機關企業都有食堂,食物品種花樣多到數不清,永遠吃不全,還有你意想不到的方便。打個比方,可以買調好的餃子餡和皮帶回家,自己包水餃吃。讀小學開始「住校」,一日三餐都是吃食堂。食堂極正規,煮飯的叫「炊事班」,一色復員軍人軍隊編制,伙食並不奢華,但保證潔淨、衞生、少油少鹽,搭配合理營養豐富,從小就養成習慣,喜歡吃食堂。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食堂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京宴
朋友要請吃飯。北京食肆有低中高三檔之分,低檔菜式普通,味道不講究,油多味重,每道菜都是差不多的味道;中檔比較多,老字號也在其中,森隆、萃華樓、全聚德、又一順、豐澤園都算得上中等,價錢不算便宜,老百姓也承受得了,菜品在水準,對吃不是十分挑剔的能接受,這些餐館去的人多,要等位,在這裏家宴或請朋友都說得過去。北京是政治商貿文化中心,高檔的餐館必須有,但地點比較隱蔽,要有人帶路。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北京
收藏
取消收藏
出道多年首奪舞台劇影帝謝君豪盼推廣廣東話文化
談到去年十二月在港演出十場《天》劇後,謝君豪不幸中了肺炎,他笑言:「幸運的是獲得提名以及獎項;因為這部劇有前人的演出,最初接劇本都很緊張,亦感到有莫大的挑戰。」而《天》劇明年將於全國巡演,他透露都會以廣東話為主:「其實早於2016年、2017年演出《南海十三郎》時,以廣東話演出都曾擔心會影響觀眾的投入感,但相反地他們聽到我們用廣東話來演出令他們別有一番感覺,更認識了其他文化,觀眾們都相當接受,希望明年的巡演再推廣廣東話舞台劇的文化。」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卻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香港電台第31頻道於每周日(10月8日起)晚7時半,播放一個非常好看的文化專題節目《漫步京昆》。隨着京劇的鑼鼓點、昆曲的吹笛管弦,香港著名京昆表演藝術家鄧宛霞,娓娓講述她從年幼投入、終身不捨的從藝歷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預製菜的故事
國慶假期的北京,人山人海,各大公園都像是趕廟會,最不得了的是故宮,國慶清晨30萬人看完升旗禮,最近的景點就是故宮,此後日日如此,可是故宮門票已經賣到假期結束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預製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預製」宴
已經很久沒住過北京飯店,疫情已近4年,起碼闊別6年。好友來看我,他長年住在北京飯店旁邊的東方廣場長租房,和我一樣喜歡北京飯店,他說,北京飯店疫情中關上大門,之後一直沒有開放,因為北京召開北京文化論壇,這是國家級的盛會,中外賓客來朝,又由北京市東城區主辦,北京飯店開門迎客。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北京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我的大北京
林語堂先生形容北京有多個比喻,我最喜歡:北平像是一棵古木老樹。一棵有年頭的古老大樹,有根有幹,有枝蔓,枝繁葉茂,根脈深入地中,藉之枝葉得以暢茂,地下有多深,樹就有多大。它包容新舊,兼納華洋。北京人的大氣包容,別的地方難以相比,北京,不會對外省口音的人另眼相看,這一點,香港就做不到。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北京
收藏
取消收藏
內地香港文藝人可聯手創作好作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2023北京文化論壇14日在北京飯店開幕,數百位海內外文化名人、專家學者出席論壇。香港著名劇作家何冀平在論壇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擁有很多具備中西文化背景的藝術人才,兩地人才可通過聯合參與文化藝術項目,共創好作品。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馮遠征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指出,香港具有發展文化藝術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充滿發展潛力。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有故事的九華徑
很早以前,香港有句俗話:「富在九華徑」,真是太早太早的以前了,香港人知道半山、羅便臣道、跑馬地是富人聚集地,誰知道九華徑,九華徑在哪兒?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入秋說羊
近日看到馬時亨的節目《香港情》,講到吃火鍋。香港火鍋是「四季火鍋」,什麼季節都能吃,什麼都有得吃,豐富多彩到眼花繚亂,湯底就有十多種,吃完了就是飽,什麼都沒記住。訪問嘉賓曾志偉特別提到北京火鍋涮羊肉。香港人特別喜歡涮羊肉,有一次和香港電影人到北京工作,一下飛機,就先找涮羊肉,配酒是「二鍋頭」,廣東話說成「義窩頭」,想起來就想笑。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涮羊肉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動畫唐詩
國產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7月8日開始在內地上映,映期橫跨了整個暑假,到本周末內地票房估計可達18億元人民幣,取得很好的成績。眼看暑假即將結束,遲遲未見影片在香港上畫,難道香港學子又要錯過欣賞這部集中介紹盛唐詩人的影片嗎?近年內地製作了不少介紹中國歷史節目的專題,像《中國通史》、《典籍裏的中國》、《百家講壇》,以文化節目加戲劇加影視化的方式,展現中國文化中國智慧中國神韻,通俗易懂也很吸引。
發佈時間
文匯報
中國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長安蟹宴
今年大閘蟹又多又便宜,吃了兩次都滿意,但馬上要去西安,好在回來不到12月,可以再接着吃。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圓夢燒餅
一味簡單的「肉沫燒餅」,變成慈禧做夢夢出來的「圓夢燒餅」,貌似文化身價倍增。前文提到書寫飲食文化的趙珩先生,他直言,當下的影視劇中對於舊日風物的展現「正確率只能達到5%,95%幾乎都是不正確的」。影視是我從事的行業,令人汗顏。他說:「當年北京沒有黃包車,這是江南的說法,只有三輪,就是連人帶車的稱呼。再比如,從前人們家裏是不會擺唐三彩的,唐三彩是墓裏的冥器,擺在家裏那不是瘋了?」
發佈時間
真實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真假烤鴨
把假的說成真的是句俗語,戲劇舞台整天要做的就是這些,從劇本到演出,每一樣都是假的,但必須做成像真的一樣,這是功夫。其中有一項最需要做假,就是道具。道具是指戲裏面用的東西。劇團裏道具屬於舞台美術,是專職人員。舉兩個例子。民國時候女人穿的絲襪叫「玻璃絲襪」,那時工藝不先進,絲襪後面有一道連接線。困難時期資金短缺,演外國戲,女角都沒有絲襪,就只有光腿上場。戲就要開演了,女演員總覺得心裏不舒服。道具師拿了一支咖啡色的筆走過來,在女演員的腿肚後面直直地畫了一條線,遠看就像穿了絲襪一樣,真實效果就這樣逼出來了。
發佈時間
道具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再說共鳴
第一本《老饕漫筆》是自己買的,第二本《老饕續筆》是趙珩兄送的,扉頁上是趙兄端正秀麗的小楷「冀平女史哂正」。哂正,笑納的意思。我到趙兄家去過,滿室書香,記得非常清楚,他說,要找個日子請我到家裏吃一餐,由他自己做,可惜這不平凡的一餐,我沒有吃到,不停地奔波兩地跑,連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在哪裏,錯過了,後悔不已。這餐飯趙兄還是做了,我看到有記載,如果沒記錯,好像作家陳建功兄台有幸吃到。
發佈時間
沒有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我有共鳴
《老饕系列》是一套講吃的書,第一本《老饕漫筆》初版於2001年,文中每一篇都關乎飲饌,卻又不單純是寫飲食,更重溫舊事人情。十年間,這本十多萬字的小書加印了7次。十年後的2011年,《老饕續筆》出版,一樣獲得好評,加印不斷。又一個十年過去,《老饕三筆》於今年2月由三聯書店出版,這套書是作者關於飲食的隨筆,所記一概與吃相關,但又不局限於吃。月前作者趙珩讀者見面會在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舉行。趙珩說道︰「一如《漫筆》和《續筆》,雖不一定都會引起讀者共鳴,卻沒有半點虛構的成分。」我從微信圈看到《「老饕」趙珩:追憶美食背後的故人故事》的文章,是我熟悉的澎湃新聞記者王諍寫的,這麼好的文章和追憶,怎麼會不引起共鳴?
發佈時間
起士林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父母食堂
在內地去大機構做事或訪問,有時主人家會說,不好意思,中午請你吃食堂吧,馬上十分雀躍,最喜歡吃食堂!內地大機構的食堂都做得特別好,這一點香港可比不了。比如央視、電台和各大機關企業都有食堂,食物品種花樣多到數不清,永遠吃不全,還有你意想不到的方便。打個比方,可以買調好的餃子餡和皮帶回家,自己包水餃吃。讀小學開始「住校」,一日三餐都是吃食堂。食堂極正規,煮飯的叫「炊事班」,一色復員軍人軍隊編制,伙食並不奢華,但保證潔淨、衞生、少油少鹽,搭配合理營養豐富,從小就養成習慣,喜歡吃食堂。
發佈時間
食堂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京宴
朋友要請吃飯。北京食肆有低中高三檔之分,低檔菜式普通,味道不講究,油多味重,每道菜都是差不多的味道;中檔比較多,老字號也在其中,森隆、萃華樓、全聚德、又一順、豐澤園都算得上中等,價錢不算便宜,老百姓也承受得了,菜品在水準,對吃不是十分挑剔的能接受,這些餐館去的人多,要等位,在這裏家宴或請朋友都說得過去。北京是政治商貿文化中心,高檔的餐館必須有,但地點比較隱蔽,要有人帶路。
發佈時間
北京
收藏
取消收藏
出道多年首奪舞台劇影帝謝君豪盼推廣廣東話文化
談到去年十二月在港演出十場《天》劇後,謝君豪不幸中了肺炎,他笑言:「幸運的是獲得提名以及獎項;因為這部劇有前人的演出,最初接劇本都很緊張,亦感到有莫大的挑戰。」而《天》劇明年將於全國巡演,他透露都會以廣東話為主:「其實早於2016年、2017年演出《南海十三郎》時,以廣東話演出都曾擔心會影響觀眾的投入感,但相反地他們聽到我們用廣東話來演出令他們別有一番感覺,更認識了其他文化,觀眾們都相當接受,希望明年的巡演再推廣廣東話舞台劇的文化。」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卻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香港電台第31頻道於每周日(10月8日起)晚7時半,播放一個非常好看的文化專題節目《漫步京昆》。隨着京劇的鑼鼓點、昆曲的吹笛管弦,香港著名京昆表演藝術家鄧宛霞,娓娓講述她從年幼投入、終身不捨的從藝歷程。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預製菜的故事
國慶假期的北京,人山人海,各大公園都像是趕廟會,最不得了的是故宮,國慶清晨30萬人看完升旗禮,最近的景點就是故宮,此後日日如此,可是故宮門票已經賣到假期結束了。
發佈時間
預製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預製」宴
已經很久沒住過北京飯店,疫情已近4年,起碼闊別6年。好友來看我,他長年住在北京飯店旁邊的東方廣場長租房,和我一樣喜歡北京飯店,他說,北京飯店疫情中關上大門,之後一直沒有開放,因為北京召開北京文化論壇,這是國家級的盛會,中外賓客來朝,又由北京市東城區主辦,北京飯店開門迎客。
發佈時間
北京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我的大北京
林語堂先生形容北京有多個比喻,我最喜歡:北平像是一棵古木老樹。一棵有年頭的古老大樹,有根有幹,有枝蔓,枝繁葉茂,根脈深入地中,藉之枝葉得以暢茂,地下有多深,樹就有多大。它包容新舊,兼納華洋。北京人的大氣包容,別的地方難以相比,北京,不會對外省口音的人另眼相看,這一點,香港就做不到。
發佈時間
北京
收藏
取消收藏
內地香港文藝人可聯手創作好作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2023北京文化論壇14日在北京飯店開幕,數百位海內外文化名人、專家學者出席論壇。香港著名劇作家何冀平在論壇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擁有很多具備中西文化背景的藝術人才,兩地人才可通過聯合參與文化藝術項目,共創好作品。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馮遠征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指出,香港具有發展文化藝術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充滿發展潛力。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有故事的九華徑
很早以前,香港有句俗話:「富在九華徑」,真是太早太早的以前了,香港人知道半山、羅便臣道、跑馬地是富人聚集地,誰知道九華徑,九華徑在哪兒?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入秋說羊
近日看到馬時亨的節目《香港情》,講到吃火鍋。香港火鍋是「四季火鍋」,什麼季節都能吃,什麼都有得吃,豐富多彩到眼花繚亂,湯底就有十多種,吃完了就是飽,什麼都沒記住。訪問嘉賓曾志偉特別提到北京火鍋涮羊肉。香港人特別喜歡涮羊肉,有一次和香港電影人到北京工作,一下飛機,就先找涮羊肉,配酒是「二鍋頭」,廣東話說成「義窩頭」,想起來就想笑。
發佈時間
涮羊肉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動畫唐詩
國產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7月8日開始在內地上映,映期橫跨了整個暑假,到本周末內地票房估計可達18億元人民幣,取得很好的成績。眼看暑假即將結束,遲遲未見影片在香港上畫,難道香港學子又要錯過欣賞這部集中介紹盛唐詩人的影片嗎?近年內地製作了不少介紹中國歷史節目的專題,像《中國通史》、《典籍裏的中國》、《百家講壇》,以文化節目加戲劇加影視化的方式,展現中國文化中國智慧中國神韻,通俗易懂也很吸引。
發佈時間
中國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