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人文載道,匯則興邦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即時
報紙
圖集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banner
列表菜單 列表菜單
卡片菜單 卡片菜單
文匯社評︱貢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香港主動擔當成就自我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表示,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世界現代化應該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互利合作的現代化、共同繁榮的現代化。這充分表明,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造福中國和中國人民,還將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展和解決全球性治理難題提供強勁動力。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快評:海歸回流 香港要積極爭取
近日內地有學術機構發布《2023中國留學人才發展趨勢報告》,結果顯示海外留學人才多願意回國發展。值得留意的是,他們主要從事的行業包括金融、資訊科技和科研技術。金融業是香港特長,科研和資訊科技人才則是香港急切所求。特區政府和香港業界要積極網羅這群有意回流發展的人才,打造適合他們生活與工作的環境空間,促進香港特區和國家高質量發展。
發佈時間
陸永俊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投票支持新選制 選好社區服務人
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周日)投票,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眾多政府官員、政經人士和多個政黨社團,通過各種渠道呼籲市民踴躍投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快評:建設文化交流中心 企業須予多元務實的支持
國泰與西九管理局作出的示範,期望能化作先例,吸引更多企業以多元層面支援各文藝團體和活動發展。
發佈時間
陸永俊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港金融中心地位穩 「遺址」說站不住腳
近日有網民聲言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許正宇嚴肅指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座高樓或一塊石碑,其成就倚靠的是「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政府、監管機構和業界的長期耕耘,以及國際投融資者的口碑,不是個別勢力施加壓力即可使之倒下,特區政府有信心、底氣和能力持續建設一個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國際金融中心。
發佈時間
文匯報,吳依媚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做大做強國際化平台 做好超級增值人角色──發揮香港國際化顯著優勢系列社評之三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在國家推進經濟建設的進程中發揮了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等傳統中心的優勢不斷彰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又首次加入提升、建設和發展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四個新興中心,表明中央高度重視做大做強香港的國際化平台功能。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豐富投資產品 做強金融中心
昨日掛牌的南方英東沙特ETF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追蹤沙特股市的ETF,初始投資額逾10億美元,緊貼沙特交易所上市的50多間公司的表現。該ETF將為亞洲投資者提供一個透明、便利、低成本的投資工具,以接觸沙特這個中東最具活力的經濟體,豐富港交所產品的多樣性。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堅持國際化特色 香港繼續揚名立萬──鄭雁雄主任在「香港財經論壇2023」致辭的啟示(之一)
香港作為聯通國家和世界的窗口和橋樑,在國家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都發揮着獨特而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初,香港是國家連接世界的唯一「國際通道」,曾助力新中國打破西方封鎖,向內地輸送鋼鐵、藥品、糧食等急需物資 ;到改革開放時期,香港作為國家的對外窗口,引入資金、技術、人才,為改革開放的成功立下汗馬功勞,直到現在,香港仍是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最大的對外投資目的地、內地最大的境外投融資平台。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貢獻國際化所長 體現「香港價值」創造「香港財富」
鄭雁雄主任分享的第一點:堅持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揚名立萬的成功密碼、信心之源。「往來無障礙、文化無隔閡、財富通四海,這種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最鮮明的標識。這是香港從一個小漁村蛻變為大都會的歷史底色,已經成為海內外投資者和各國友人的普遍共識,是香港作為中國式現代化超級聯繫人的關鍵所在,面對任何風浪挑戰都不能變也不會變。」保持、發揮香港國際化特色,是中央長期堅持的方針,不是權宜之計。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加快科研成果中試轉化要與內地更多協同
目前香港製造業對GDP的貢獻率僅有1%,明顯少於新加坡的佔比20%,政府為提升香港競爭力,決心在5年到10年內,將香港製造業佔GDP的比重提升至5%,為此將大力發展創科和新型工業化。正如孫東局長在專訪時所言,對比深圳,香港的創科發展處於「半條腿走路」的現狀:雄厚的基礎科研能力、多所大學排名在國際處於頂尖水準,但寶貴的科研成果卻在轉換為生產力的路上受到掣肘。充分認識到香港發展創科必須上、中、下游協調發展,穩住、加強上游基礎研究的優勢,通過「搶企業」力拓下游的產業應用,同時重點實現中游成果轉化的突破,這是香港在發展創科上的新認識、新進步,目前的關鍵工作,是如何迅速提升香港中試轉化上的能力水準。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港珠澳大橋遊啟發本港旅遊要創新
世界各地的大型基建通常成為「城市名片」。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英國倫敦塔橋、內地廣州人稱「小蠻腰」的廣州塔,都是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港珠澳大橋被形容為「中國乃至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最具挑戰性的跨海橋樑工程」,英國《衛報》稱之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大橋當之無愧是反映中國發展的新地標之一。大橋啟用後,大幅縮短來往三地的交通時間,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對大灣區發展具有象徵意義。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阿斯利康落戶 增強港創科發展信心
現屆特區政府十分積極主動在全球範圍內「搶企業」、「搶人才」,更成立了「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主動出擊,阿斯利康正是該辦公室在全球引進的30間重點企業之一。除了阿斯利康之外,較早前內地新能源汽車企業哪吒汽車宣布,將在香港科學園成立國際總部,建設面積超過40,000平方尺的智能研發中心和大數據中心。和黃醫藥日前宣布,預計一年內在港成立研發中心。相信越來越多創科企業來港設研發中心,有助形成聚集效應,吸引優秀人才匯聚香江,建立完善的科技生態圈。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落實細節融會貫通 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本港過往的國民教育,被詬病課程設計粗疏、細節模糊,導致學生家國情懷薄弱,難以構建國民身份認同的基礎,甚至有少數教育機構和人士利用抹黑國家和特區的教材誤導學生,不利本港社會穩定發展。如今教育局完善小學人文科課程設計,加大力度協助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國情和國家安全,了解憲法和基本法,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和國民身份的認同,為國民教育「補課」,社會各界普遍支持。
發佈時間
文匯報,吳依媚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胸懷大志獻力國家 港青書寫精彩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港澳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放在心上,特別關注港澳青年發展。昨日丁薛祥與港澳青年代表座談交流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港澳青年飽含深情、寄予厚望,希望廣大港澳青年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早日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港澳青年發展得好,香港、澳門就會發展得好,國家就會發展得好。大家要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切實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在新時代展現出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這再次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港澳青年的關心、愛護和支持。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加快建設「數字灣區」 推動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和數字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大灣區正走在數字化浪潮前沿,三地加快構建「數字灣區」,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規則機制銜接、數字貿易、數字技術等為着力點,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將大灣區打造成為數字化創新發展示範區,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先行先試意義。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正確看待TSA評估結果 注重提升教學效能
TSA是全港統一執行的評估,收集學生基本能力數據。此次評估的報告顯示,學生表現幾乎跌至有紀錄以來新低。小三中英數達標率均下跌,比疫情前跌了0.3至3.4百分點,中文科達標率是2006年有紀錄以來最差,英文及數學科達標率屬歷年來第二差;小六的中英數達標率跌幅顯著,均跌至20年來最低,英文科的達標率只有64.3%,較停辦前下跌超過8個百分點,中文和數學科亦跌超過5個百分點,達標率分別只有71.1%和78.3%;中三的中英數達標率,介乎67.8%至76.6%,同樣是有紀錄以來最差。
發佈時間
文匯報,吳依媚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貢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香港主動擔當成就自我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表示,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世界現代化應該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互利合作的現代化、共同繁榮的現代化。這充分表明,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造福中國和中國人民,還將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展和解決全球性治理難題提供強勁動力。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快評:海歸回流 香港要積極爭取
近日內地有學術機構發布《2023中國留學人才發展趨勢報告》,結果顯示海外留學人才多願意回國發展。值得留意的是,他們主要從事的行業包括金融、資訊科技和科研技術。金融業是香港特長,科研和資訊科技人才則是香港急切所求。特區政府和香港業界要積極網羅這群有意回流發展的人才,打造適合他們生活與工作的環境空間,促進香港特區和國家高質量發展。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投票支持新選制 選好社區服務人
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周日)投票,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眾多政府官員、政經人士和多個政黨社團,通過各種渠道呼籲市民踴躍投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快評:建設文化交流中心 企業須予多元務實的支持
國泰與西九管理局作出的示範,期望能化作先例,吸引更多企業以多元層面支援各文藝團體和活動發展。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港金融中心地位穩 「遺址」說站不住腳
近日有網民聲言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許正宇嚴肅指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座高樓或一塊石碑,其成就倚靠的是「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政府、監管機構和業界的長期耕耘,以及國際投融資者的口碑,不是個別勢力施加壓力即可使之倒下,特區政府有信心、底氣和能力持續建設一個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國際金融中心。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做大做強國際化平台 做好超級增值人角色──發揮香港國際化顯著優勢系列社評之三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在國家推進經濟建設的進程中發揮了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等傳統中心的優勢不斷彰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又首次加入提升、建設和發展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四個新興中心,表明中央高度重視做大做強香港的國際化平台功能。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豐富投資產品 做強金融中心
昨日掛牌的南方英東沙特ETF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追蹤沙特股市的ETF,初始投資額逾10億美元,緊貼沙特交易所上市的50多間公司的表現。該ETF將為亞洲投資者提供一個透明、便利、低成本的投資工具,以接觸沙特這個中東最具活力的經濟體,豐富港交所產品的多樣性。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堅持國際化特色 香港繼續揚名立萬──鄭雁雄主任在「香港財經論壇2023」致辭的啟示(之一)
香港作為聯通國家和世界的窗口和橋樑,在國家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都發揮着獨特而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初,香港是國家連接世界的唯一「國際通道」,曾助力新中國打破西方封鎖,向內地輸送鋼鐵、藥品、糧食等急需物資 ;到改革開放時期,香港作為國家的對外窗口,引入資金、技術、人才,為改革開放的成功立下汗馬功勞,直到現在,香港仍是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最大的對外投資目的地、內地最大的境外投融資平台。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貢獻國際化所長 體現「香港價值」創造「香港財富」
鄭雁雄主任分享的第一點:堅持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揚名立萬的成功密碼、信心之源。「往來無障礙、文化無隔閡、財富通四海,這種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最鮮明的標識。這是香港從一個小漁村蛻變為大都會的歷史底色,已經成為海內外投資者和各國友人的普遍共識,是香港作為中國式現代化超級聯繫人的關鍵所在,面對任何風浪挑戰都不能變也不會變。」保持、發揮香港國際化特色,是中央長期堅持的方針,不是權宜之計。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加快科研成果中試轉化要與內地更多協同
目前香港製造業對GDP的貢獻率僅有1%,明顯少於新加坡的佔比20%,政府為提升香港競爭力,決心在5年到10年內,將香港製造業佔GDP的比重提升至5%,為此將大力發展創科和新型工業化。正如孫東局長在專訪時所言,對比深圳,香港的創科發展處於「半條腿走路」的現狀:雄厚的基礎科研能力、多所大學排名在國際處於頂尖水準,但寶貴的科研成果卻在轉換為生產力的路上受到掣肘。充分認識到香港發展創科必須上、中、下游協調發展,穩住、加強上游基礎研究的優勢,通過「搶企業」力拓下游的產業應用,同時重點實現中游成果轉化的突破,這是香港在發展創科上的新認識、新進步,目前的關鍵工作,是如何迅速提升香港中試轉化上的能力水準。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港珠澳大橋遊啟發本港旅遊要創新
世界各地的大型基建通常成為「城市名片」。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英國倫敦塔橋、內地廣州人稱「小蠻腰」的廣州塔,都是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港珠澳大橋被形容為「中國乃至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最具挑戰性的跨海橋樑工程」,英國《衛報》稱之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大橋當之無愧是反映中國發展的新地標之一。大橋啟用後,大幅縮短來往三地的交通時間,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對大灣區發展具有象徵意義。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阿斯利康落戶 增強港創科發展信心
現屆特區政府十分積極主動在全球範圍內「搶企業」、「搶人才」,更成立了「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主動出擊,阿斯利康正是該辦公室在全球引進的30間重點企業之一。除了阿斯利康之外,較早前內地新能源汽車企業哪吒汽車宣布,將在香港科學園成立國際總部,建設面積超過40,000平方尺的智能研發中心和大數據中心。和黃醫藥日前宣布,預計一年內在港成立研發中心。相信越來越多創科企業來港設研發中心,有助形成聚集效應,吸引優秀人才匯聚香江,建立完善的科技生態圈。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落實細節融會貫通 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本港過往的國民教育,被詬病課程設計粗疏、細節模糊,導致學生家國情懷薄弱,難以構建國民身份認同的基礎,甚至有少數教育機構和人士利用抹黑國家和特區的教材誤導學生,不利本港社會穩定發展。如今教育局完善小學人文科課程設計,加大力度協助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國情和國家安全,了解憲法和基本法,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和國民身份的認同,為國民教育「補課」,社會各界普遍支持。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胸懷大志獻力國家 港青書寫精彩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港澳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放在心上,特別關注港澳青年發展。昨日丁薛祥與港澳青年代表座談交流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港澳青年飽含深情、寄予厚望,希望廣大港澳青年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早日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港澳青年發展得好,香港、澳門就會發展得好,國家就會發展得好。大家要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切實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在新時代展現出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這再次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港澳青年的關心、愛護和支持。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加快建設「數字灣區」 推動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和數字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大灣區正走在數字化浪潮前沿,三地加快構建「數字灣區」,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規則機制銜接、數字貿易、數字技術等為着力點,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將大灣區打造成為數字化創新發展示範區,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先行先試意義。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社評︱正確看待TSA評估結果 注重提升教學效能
TSA是全港統一執行的評估,收集學生基本能力數據。此次評估的報告顯示,學生表現幾乎跌至有紀錄以來新低。小三中英數達標率均下跌,比疫情前跌了0.3至3.4百分點,中文科達標率是2006年有紀錄以來最差,英文及數學科達標率屬歷年來第二差;小六的中英數達標率跌幅顯著,均跌至20年來最低,英文科的達標率只有64.3%,較停辦前下跌超過8個百分點,中文和數學科亦跌超過5個百分點,達標率分別只有71.1%和78.3%;中三的中英數達標率,介乎67.8%至76.6%,同樣是有紀錄以來最差。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