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粉嶺高球場的環評司法覆核案,高球會部分勝訴,令高球場部分土地建公屋計劃添變數。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首度回應事件時表示,特區政府正就裁決進行跟進,包括研究是否上訴。他強調今次乃單一事件,對公營房屋未來十年的供應目標,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為特區政府已經覓得足夠土地建屋,完成未來十年興建308,000公屋單位的目標。

李家超說:「粉嶺高球場建造公屋這個決定,在本屆政府上任之前已經作出,原先是在(高球場)大約9.5公頃的用地興建約12,000個公屋單位。其後環境保護署署長因為環保考慮而附加條件,減低高度和密度;到現在法庭推翻環保署署長的決定,需要重新諮詢。這一系列的改變對(該處)可建公屋的數量、密度和延遲完工多少時間,相信都會有很大影響。」

特首:全面考慮三問題

是次覆核案對公屋整體供應量沒有太大影響,他表示,未來十年香港整體公屋建屋目標是30.8萬個單位,經過不斷努力,特區政府已經覓得足夠土地。現階段政府要就該司法覆核案,全面考慮三個問題,包括法律問題、高球場公屋項目、整體公屋供應計劃,經詳細分析後,才能決定下一步跟進工作。

公屋聯會估計,不論重新諮詢或者上訴,單位都難以如期在未來五年內推出,建議考慮先放棄有關計劃。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說:「過去我們留意到項目規模和時間,大家都期望在一個相對不是這麼長的時間內都有(公屋)供應,現在看來,時間應該會再推遲。如果項目受影響,變相單位供應會減少,有沒有其他項目可以代替?」

他認為公屋供應長遠策略出現「頭輕尾重」狀況,即落成量集中在十年計劃的後五年,「屆時,大家輪候狀況改善、沒那麼緊張時,大家或會覺得這個(高球場建公屋)項目是否值得繼續?」

招國偉坦言,當年提出高球場建屋時,還沒有北部都會區等發展計劃,他相信在北都新發展區有空間興建更多公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