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曉輝
原定今年8月1日推行的香港垃圾徵費計劃宣布暫緩執行,具體實施日期未定。政府表示,垃圾徵費「先行先試」暴露出計劃執行上的諸多問題,而參與者的垃圾棄置量、回收量以至垃圾處理習慣卻無很大改變。政府坦言,要改變700萬多名市民的習慣,不可以急於一時,因此宣布暫緩執行。政府強調,重視減少固體廢物的初心沒有改變,定必繼續在社會推動減少廢物和分類回收,包括在6月1日起,先為期六個月,會逐步向所有公共屋邨住戶每月免費提供20個指定袋,協助他們習慣源頭減廢,其他工作包括加速擴大廚餘回收範圍、延長「綠在區區」回收設施營業時間和增加「綠在區區」收集點等。
對於特區政府宣布暫緩實施垃圾徵費計劃,並承諾在未來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這一決定體現了政府的理性務實和重視民意。在當前情況下,暫緩實施並非對環保工作的不重視,而是基於對當前形勢的深刻理解和判斷,做出的科學決策。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環保減廢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特區政府在推動環保工作上一直不遺餘力,垃圾徵費計劃的初衷也是為了鼓勵市民減少垃圾產生,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然而,在「先行先試」的過程中,發現存在諸多實際困難,如市民參與度不高、商戶成本增加等,這些問題若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引發社會不滿和混亂。因此,政府決定暫緩實施垃圾徵費,是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完善措施。其次,暫緩實施垃圾徵費並不意味着環保工作的停滯。相信政府今後會繼續加大力度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特別是垃圾處理和資源回收產業。通過發展先進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和加強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不僅可以有效處理垃圾問題,還能將垃圾轉化為寶貴的資源,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此外,政府還將加強對市民的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為未來的環保工作創造更加有利的社會氛圍。一切一切的工作將繼續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環保從業員總會主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