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自年前開始到如今,以至今後,上海會成為很多人的關注點,上海人、上海話、上海弄堂、上海女人,連帶着排骨炒年糕、雞腳老酒、熱氣羊肉、大餅油條、粢飯鹹豆、泡飯、定勝糕都成了關注點,據說上海的本幫菜火到排不上隊,連過年的酒席都定滿了,這所有都是因為一部劇——《繁花》。很想看,但香港收不到中央八台,上網搜,都註明「因為版權問題,你所在地區不能觀看」。不甘心,到處尋,竟然被我在Google找到一個「中國人線上看」的網址,不但有《繁花》,還有《人世間》等等,看上了!每天播兩集,與中央台隔一天,劇情完全跟得上,如果有香港朋友也像我一樣想看《繁花》或內地優質劇,為你推薦。
《繁花》書一早看過。說來話長,《繁花》面世不久,毛俊輝導演就從上海為我帶來,說上海方面想委託我們改為話劇,毛導演小時候在上海,對上海有感情,我知道這是茅盾獎的作品,一時風頭無兩,當然是好書,但拿起放下,放下又翻開,總是因為不懂上海方言不能夠太投入,改編要吃透原著,這件事就沒有接續。《繁花》後來改編為話劇,去年來到香港,編劇導演我都相識,特邀我去看,是好看的,在香港受歡迎,畢竟香港有不少上海人。電視劇《繁花》一早就期盼,果然緊緊抓住我,一口氣看了8集,直到追完。
為了創作我住過上海,接那部戲的最終原因是我喜歡上海、喜歡上海菜、喜歡上海人,還有上海的房子。有人說我的劇本裏都有房子,一座樓《天下第一樓》,一個園《甲子園》,一個宮院《德齡與慈禧》。喜歡老房子,住過老房子,兒時的四合院,成年後的英式小樓,都是上百年的有故事的建築,一個人獨住的時候,感覺房子要和我說話,告訴我這裏曾經住過的人,發生的事,構思就來了,可惜,給過我靈感的房子都拆了。上海不像北京為了首都的氣派大拆大卸,上海保留了許多老房子。到上海只要有空,就會走去街頭巷尾找,從中感受不一般的味道。上海很像香港,住宅是分貧富、分行當的,大富大貴的故宅去過,太大,反而缺乏人氣,更喜歡名人的香居小舍,充滿人情。
盼望《繁花》開續集,離開喧囂的黃河路,走進弄堂,將是另一番風味風情。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繁花》好就好在追逐着世塵、香塵,才惹得千萬人追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