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轉眼間,還有幾天就踏入2024年,又是一個令人期待的新開始,關心體育的朋友卻有點擔憂,因為香港目前仍未有電視台宣布購買半年後的巴黎奧運版權,香港觀眾會否沒有奧運睇,不能安於家中從電視支持香港運動員比賽呢?難道是因為國際奧委會(IOC)版權費是天文數字,以致沒有電視台負擔得起?雖然版權費多少是按市場價格而定,但畢竟電視轉播版權費是IOC重要收入來源,佔IOC全部收入的74%,因此價格總不會太低。不過個人覺得香港觀眾應該能收看到奧運的,但是否所有香港隊的比賽片段全都可睇到呢?那就要靠電視台怎樣安排。
回顧奧運電視訊號製作真的需要很大成本。「Host Broadcast」這個英文名稱第一次出現是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在這之前奧運會雖然有電視製作拍攝各項目,但全是主辦城市等電視台攝製,資源所限,未必所有項目也能拍攝,因此世界各地電視台要轉播奧運會,就必須想辦法派一支或更多轉播團隊去到奧運當地進行製作,才能即時傳送訊號回自己地方直播。上個世紀,電視及衛星剛剛起步不久,當時1984年亞洲廣播聯盟每天只得兩個頻道把訊號傳回香港,香港做中心照顧整個亞洲區轉播奧運,最記得是中國對美國爭奪女排之戰,在美國國際廣播中心,要像打架才爭取到衛星直播中國女排奪金牌。
這屆的洛杉磯奧運已經是電視轉播史上一個里程碑,因為美國廣播公司(ABC)負責製作洛杉磯奧運所有項目比賽國際訊號,成為第一個Host Broadcaster主廣播商,並把比賽訊號傳送給全世界156個國家及地區,當時有25億人透過電視收看洛杉磯奧運,利用這個模式並收電視轉播版權費,達到2.87億美元,結束了過往奧運虧本的情況;雖然如此,其他國家電視台覺得美國電視台太過偏幫拍攝美國運動員比賽為主,所以其後各國希望組織一個國際團隊負責製作奧運公共訊號,到2001年國際奧委會成立奧運會永久性主轉播機構Olympic Broadcasting Services,亦即是奧運製作團隊OBS,召集世界各項運動專長製作團隊協助製作,例如︰今屆巴黎奧運,中央電視台負責體操、羽毛球、乒乓波、攀石等;美國負責籃球;法國負責足球、網球;芬蘭負責田徑;英國負責馬術;日本負責柔道等等。奧運通常要製作約7,000小時比賽,自然需要很大的成本,而且每一屆製作也追求比上一屆好,成本每年都在提高。
在這只能介紹一點點的OBS,如果要介紹奧運會整個製作,相信要開一門學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