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江 全國政協委員

區議會選舉投票日臨近,全港各界都以多種形式宣傳完善地區治理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重塑區議會,確保選出的區議員都是專心服務社區的愛國愛港者,實現好中選優,有利提升地區治理的質量,彰顯新選制是最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優質民主,最符合香港的根本利益和市民的切身利益,市民更應積極投票支持選舉,展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用手中票選出德才兼備的區議員,共同建設美好社區,開創更美好生活。

本港過往相當長時間,受反中亂港勢力的干預、誤導,選舉偏離了準確反映民意、回應市民訴求的正軌,淪為靠抹黑攻擊、譁眾取寵的政治角鬥,候選人只是為了騙取選票、撈取政治利益。尤其是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反中亂港勢力濫用暴力手段破壞選舉、佔據議席,當選後在社區煽動「港獨」、撕裂社區,更漠視民生,公然聲稱不服務不同立場的居民,令社區政爭氾濫,難得安寧,民生建設被荒廢。這樣的選舉根本是劣質民主,其慘痛教訓,市民刻骨銘心。

選出真心服務市民的區議員

本港已順利進行選委會、行政長官、立法會選舉,開啟良政善治的新局面。這次區議會選舉是完成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最後一里路」,進一步鞏固、提升本港由治及興的良好形勢。

在此次區議會競選期間,以往靠抹黑攻擊搏出位的選舉亂象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候選人針對市民關注的交通、醫療等社區建設議題提出具建設性的政綱,圍繞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為社區服務、解決區內最突出的民生問題進行理性辯論。這次選舉選情更激烈、候選人更投入,但精力不是浪費在製造政爭、挑撥矛盾上,而是集中在改善民生、造福市民上,體現選舉為市民代言、回應訴求、解決問題的初心,這正是廣大市民喜聞樂見的良性競爭、優質民主。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指出,今屆區議會選舉的競爭較以往激烈,但不再有「鬥疊聲」等情況,要靠完善政綱吸引選民關注。區議會日後將會引入履職監察機制,日後市民可透過機制監察,令市民「聲音大咗」,可行使投票權及監察權。

推動經濟發展民生改善

選舉比能力、比服務、比政綱,選舉之後區議會設履職監察機制,這充分反映新的區議會制度不僅重視選舉過程,而且重視選舉後區議員的履職情況,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不斷推進中國民主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的經驗結晶,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特徵和顯著優勢。

目前西方少數政客、媒體為了攻擊本港的新選舉制度,企圖誤導港人,抹黑新選舉制度「民主倒退」「損害港人權益」。經過本港政制發展的實踐證明,將西式民主模式奉為圭臬非常狹隘。市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只有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後就毫無發言權;只有拉票時受寵,選舉後就被冷落,這樣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區議會和香港社會一樣撥亂反正、重回正軌,以符合民生福祉、有利本港發展的優質民主推動本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市民更應堅定信心,為香港、為市民、為自己選出心儀的候選人,用手中神聖一票,投出一個務實幹事、接地氣、為民生的全新區議會,對西方反中亂港勢力的干擾作出最有力反擊、抵制,為香港長治久安、繁榮穩定築牢更堅實民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