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港人往來內地健康碼申報再簡化。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啟用新版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優化調整部分申報內容,其中,往來港澳人員申報內容由11項減至9項。海關總署發文表示,為進一步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便利人員往來工作,海關總署對健康申報內容進行了優化調整,形成了第十一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於9月16日零時正式上線啟用。
新版健康申明卡按照入境、出境和往來港澳人員等不同場景,設置不同申報項目,刪除了境內居住地、座位號等申報內容,簡化了旅居史、聯繫方式的填報要求。
優化後的入境申報內容由18項優化至10項,出境申報內容由17項優化至9項,往來港澳人員申報內容由11項優化至9項。
海關總署此前已對出入境健康申報做出多項優化,早前宣布自8月30日零時起(當地時間),入境人員無須申報行前48小時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或抗原檢測結果。今年3月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往來後,海關總署亦曾簡化健康申報,取消出入境類型、過去14天旅居史的申報。此次海關總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簡化申報。
香港文匯報記者進入新版健康申明卡的申報頁面發現,往來港澳人員共需申報9項,在個人信息欄目中只需申報姓名、出生日期、國籍(地區)、職業、證件類型和證件號碼,與此前相比,不再申報性別;聯繫方式簡化為只需提供「本人或境內聯繫人有效聯繫電話」;乘坐交通工具和身體狀況的申報則與此前一致。
另外,從內地出境的人員同樣需申報上述9項,從非港澳地區入境內地的人員,則在上述內容基礎上,仍需填報過去14天旅居的國家及地區。
可用紙質健康申明卡
海關表示,出入境人員可使用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通過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互聯網網頁、掌上海關App等多種渠道進行申報;對於無法通過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進行申報的人員,可在口岸現場通過自助申報驗核一體機、紙質健康申明卡等方式進行申報。
不過,對於堅持健康申報制度,海關總署強調,健康申報是海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衞生檢疫法》實施的一項疫情防控制度,也是實現傳染病疫情早發現、早預防的重要手段。當前,新冠病毒還在不斷變異,猴痘、霍亂、登革熱、瘧疾、脊髓灰質炎、馬爾堡病毒病等多種傳染病,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流行;同時,國際間人員往來逐步恢復,加大了傳染病的跨境傳播風險。
由此,海關提醒廣大出入境人員,如實申報是出入境人員應盡的法律義務,要求認真、如實填寫健康申明卡,如有隱瞞或虛假填報,造成檢疫傳染病疫情傳播或有傳播嚴重危險的,將被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海關總署引述數據稱,自2023年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以來,截至2023年8月31日,海關通過出入境健康申報相關措施發現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6,901例,霍亂、猴痘、瘧疾、登革熱等其他傳染病3,412例,健康申報制度是應對當前全球傳染病疫情複雜形勢、做好口岸「多病同防」的有效措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