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報道角度」是一種新聞報道的方法論,強調對人類的情感、價值觀、歷史文化和生活經驗的關注和理解。人文報道將焦點放在個人的故事上,旨在呈現人們的真實經歷和生活情境,使新聞報道更具深度和人性化。它提供了一個豐富、全面而具情感價值的視角,讓大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人類的多樣性和共同性。

人文報道角度關注人的主觀體驗、意義和價值觀,以及其在社會和文化背景下的交互作用。它不僅關注事件本身,還關注事件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並試圖揭示事件背後的情感和價值。

假如我是文匯報記者,我將透過人文報道角度,深入了解個人的故事和背景,並將這些故事與大眾分享。不僅為讀者提供客觀事實,還希望以個人的情感、意義和對世界的看法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以及啟發讀者的深入思考。人文報道角度可以應用於各種主題,包括人權、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人際關係和藝術等。通過融入人文元素,新聞報道可以更全面、豐富地呈現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帶來更深入的洞察和理解。

在報道中,我會着重關注「人」的經歷和故事,將普通民眾作為故事的主體。採用敘事性的風格,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細緻的描寫來吸引讀者的興趣,而不僅僅是書寫一板一眼的陳述或冰冷的數據。透過這樣的人文報道角度,才能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後故事,深入思考事件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我也會將焦點放在社會弱勢群體的個人故事和生活挑戰上,通過細緻描繪他們的經歷和困境,提升公眾對他們的關注和理解,打破社會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和偏見,激發對社會不公的關注。人文報道角度通過將新聞事件和議題與個人人性相連結,能激發公眾的情感共鳴,鼓勵公眾參與和行動。這種報道能夠喚起公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關心,促使他們關注政策改革,以及為弱勢群體發聲。

新聞攝影師艾迪·亞當斯(Eddie Adams)就是通過人文報道角度來傳達故事和情感的著名事例。他極具衝擊性的作品「街頭處決」(Saigon Execution)捕捉到越戰時期南越警察對越共游擊隊成員執行處決的瞬間。這張照片以其強烈的人性描繪和道德反思引起了全球的關注,促使公眾對戰爭的影響和後果進行深入思考。

在9·11事件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9/11家屬」(9/11 Families)系列報道,關注遇難者家屬的生活和故事。他們通過深入訪問、故事描述和圖像呈現,展示了家屬們面臨的挑戰、悲傷和希望。這些報道打破了冷冰冰的新聞框架,引起了公眾對受害者和家屬的關注和同情。而其在2015年推出的多媒體報道系列「拆遷計劃」(The Displaced),關注了敘利亞內戰造成的難民危機,通過紀錄片、照片和文字報道的形式,深入描繪了難民的生活和困境,讓全球讀者更好地了解和關注這一議題,同時也提醒了人們對世界各地人道主義危機的關注和行動。

這些案例彰顯了「人文報道角度」的重要性,它們通過關注個人故事、情感和人性,讓新聞更具深度、共鳴力和影響力。這種報道角度在傳媒史上為讀者和觀眾提供了更豐富、更具意義的新聞體驗。假如我是文匯報記者,我希望強調人性的關懷,提醒傳媒行業關注人的尊嚴、權益和社會正義。以「人文報道角度」體現出傳媒行業的社會責任,傳達積極的社會價值觀,更廣泛地為社會民眾發聲,促進社會的公正、平等和共融。

◆協恩中學 滕薈安

註: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