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居民休閒郊遊將增添好去處!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郊野公園)葉彥8日在廣州參加2023年中國自然教育大會時透露,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籌備成立第25個郊野公園「紅花嶺郊野公園」,與深圳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一脈相連,將打造貫穿深港兩地「生態走廊」。相關業內專家分析稱,建設南北跨境的「紅花嶺—梧桐山生態走廊」,將有助兩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當天,同步舉行的第四屆粵港澳自然教育講壇暨嘉年華,吸引逾100名粵港澳青少年現場參與。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稱,目前粵港澳加強優勢互補,搭建灣區自然教育和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建設注入新活力。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
「紅花嶺—梧桐山」一脈相連 將有助兩地生物多樣性保育
「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籌備成立第25個郊野公園——『紅花嶺郊野公園』。紅花嶺具有高景觀價值的宜人景色,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該處的古蹟、歷史文化風貌亦十分豐富,是遠足郊遊、享受自然的好去處。」葉彥表示,紅花嶺位於香港東北部,非常接近深圳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而連接兩地的生境(物種尋找食物、棲息、保護和伴侶的地方)更是一脈相連,具優良條件打造貫穿深港兩地的「生態走廊」。她說,「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已經與深圳市的主管部門展開深入合作交流,期待『紅花嶺—梧桐山生態走廊』能為深化大灣區自然保育作進一步貢獻。」
兩地將建自然教育合作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灣區打造生態防護屏障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建設沿海生態帶、開展濱海濕地跨境聯合保護等。相關業內專家分析稱,建設南北跨境的「紅花嶺—梧桐山生態走廊」,將有助提升港深之間的生態聯繫,助力兩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據悉,港深兩地將在自然教育與保育、「紅花嶺—梧桐山生態走廊」建設等方面建立合作機制。
「紅花嶺—梧桐山生態走廊」的建設,正是粵港澳自然培育與教育融合發展的縮影。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梧桐山是廣東省首個、深圳唯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4.74%,新入選今年廣東省「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而像梧桐山這樣的省級自然教育基地,廣東已建成超過115個,當中8個入選「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成為粵港澳自然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點載體。
深港邊界協同打造生態保護屏障
早前,粵港聯手在深圳南山和香港新界之間的深圳灣開展生態修復,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打造生態保護屏障的典範。通過在深圳灣兩側設立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劃定了濕地保護紅線,同時開展清淤還湖、紅樹林補植、鳥類保護等一系列生態修復和保護措施。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的團隊給予深圳技術指導和協助,深圳也在積極倡導和推動兩地間的濱海濕地保護網絡合作。如今深圳灣已成為深港邊界最具特色的風景線之一。
家長:期待「生態走廊」有參觀路線
「之前去香港濕地公園時,發現女兒對濕地動植物很感興趣,到廣東後就留意相關自然教育活動,鼓勵她多走進大自然。」郭女士攜女兒繼早前到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參加自然觀察活動後,今次又來到第四屆粵港澳自然教育講壇暨嘉年華。「我們還想去澳門,去看看那裏的『鷺鳥林』。如果『紅花嶺—梧桐山生態走廊』未來有參觀線路的話,也非常期待!」得益於粵港澳三地政府和社會機構推進保育及搭建自然教育平台,越來越多如郭女士一樣的家庭通過親子研學遊走進灣區綠水青山,享受生態福利也將成為常態。
粵港澳共享生態發展成果
葉彥表示,自然美景和生物多樣性是社會的共同資源,期待粵港澳三方攜手,發揮協同效應,透過新體驗和推廣方式,鼓勵公眾培養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素質,一同珍惜和保護大灣區珍貴的自然生態資源。
廣東省林業局局長陳俊光指出,粵港澳在自然教育體制機制、資源稟賦等方面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廣闊。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和深厚的嶺南文化積澱,加強粵港澳交流合作,激活粵港澳地區各類自然保護地、自然場所的社會公益和教育功能。本屆粵港澳自然教育講壇暨嘉年華還啟動第四屆粵港澳自然教育季,集中開展數百場自然教育活動,進一步推動三地生態發展成果共建共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