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團在華為東莞基地參訪。(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6月27日,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粵港澳大灣區創科教育考察團先後來到華為和比亞迪兩大科企巨頭,分別了解智慧教育和新能源汽車等方面的內容。在了解兩大科企巨頭科技成果期間,得知華為有意將人工智能教育開放平台、青少年開發者創新中心引入香港時,考察團十分欣慰。

對於香港如何開展創科教育,灣區企業亦紛紛建言獻策。廣東天菜農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羅偉特表示,受限於產業布局,很多香港中小學生對於創科課程裏的技術、功能原理如何實際落地,並不了解。未來,應該推動香港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參觀學習,動手實踐,邊學邊用。

「比我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防污染、蔬菜增產、大棚防颱風等,都是很具體的問題,這些課題,我們也可以開放給香港學生,協助我們解決。」羅偉特說。

2天的參訪,參訪團團員普遍認為意義大,成果豐富,對日後推動創科教育具有很大啟發作用。同時,對於接下來如何開展創科教育,考察團成員亦建言獻策。

考察團團長、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常務顧問/前會長戴麟表示,近年來,內地基礎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做得很好,香港業界應該北上看一看。科技無邊界,在香港開展創科教育,打造創科生態,不應只把目光放在香港,而要放眼全中國、全世界。

考察團團長、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常務顧問/前會長戴麟表示,開展創科教育,應放眼全國,着眼全球。(記者敖敏輝 攝)

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表示,當下香港創科教育教師,此前在學校學習階段大多沒有正式接受過創科教育,應該先讓他們發展創科素養,然後才能給學生傳遞信息、啟發思維。同時,家長亦應主動學習創科知識,接受創科培訓。另外,創科教育亦不只是教育部門的事,包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創新及科技局等部門,亦應給予支持。

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表示,應加強創科教師隊伍創科素養培訓。(記者敖敏輝 攝)

科技教育委員會委員、伊麗莎伯中學校長陳祥偉表示,香港中小學開展創科教育,未來或需要對接更多內地科企和機構,但由於信息、資源、渠道有限,他們可能難以具體對接到。期待政府部門與內地相關方面牽線搭橋,並形成機制,讓香港中小學與內地創科界互動起來。

科技教育委員會委員、伊麗莎伯中學校長陳祥偉建議政府為學校在大灣區開展創科活動牽線搭橋。(記者敖敏輝 攝)

課程發展議會STEAM教育常務委員會委員、九龍真光中學數學科科主任嚴文迅表示,內地有很多港企、創業團隊,建議香港各大學校把在內地發展的校友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開展創科教育和創科實踐。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