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增支援 一般診所均提供輕症療法

香港文匯報訊 香港近期發生精神疾病患者傷人致死案件,心理健康治療支援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進入後疫情時代,民眾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全球多地都採取措施,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支援。英國和澳洲近年便加強精神健康服務,透過擴充服務人手、完善分級診療轉介、引導社會各界配合等方式,幫助更多有需求人士,以讓社會更穩定和諧。

早在2011年,英國政府就發布《精神健康策略方案》,將精神健康護理納入主流醫療服務。當局為此完善跨專業精神健康服務,積極協調介入治療。澳洲也成立綜合性質「基層精神健康服務平台」,專注應對輕症個案。兩地政府均指出,基層護理是服務有精神健康需求人士的「第一站」,利用早期介入可減少精神問題惡化幾率,為專科治療節約資源。

英國的基層精神健康服務一項主要措施,是由國家醫療服務(NHS)推行的「心理治療普及計劃」(IAPT)。該計劃安排社區診所等基層醫療機構,提供認知行為療法或人際關係療法等較低強度治療方案。若遇到較複雜個案,經過訓練的專業治療人員也可以及時聯繫轉介,將患者轉交給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治療師接診。

團隊包括普通科醫生及護士

澳洲亦成立Headspace中心的基層護理平台,主要支援青少年和年輕人。該中心團隊成員包括普通科醫生、護士及精神健康專家,可以提供心理疏導及輕症治療。這些服務多數都無須患者經普通科或兒科醫生轉介,鼓勵有需求人士主動求助,不少年輕人接受服務後都得以紓緩一定壓力,該模式也得到加拿大、丹麥和愛爾蘭等地仿效。

部分病情較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及時轉介並積極跟進,確保獲得適當治療。澳洲據此制訂基層精神健康網絡全國指引,列明轉介途徑、患者病徵評估方法,以及醫療機構監督方式等。當局亦設有網上平台,協助各間機構溝通患者治療及護理方案、處理服務轉介事宜。

治療師向青少年提供疏導服務

英國各地也設有「跨專業精神健康支援小組」(MHST),由精神健康治療師負責,每個小組可為10至20間當地中學提供額外支援。該小組除提供青少年心理疏導服務外,也會協助校方與醫療機構聯絡,及時轉介病情較嚴重的學生。預計今年之內,相應志願小組數目將增至400個,涵蓋英格蘭約三分之一的學校。

英澳兩國還培訓不少跨專業人員,緩解精神健康專科服務壓力。澳洲就設有普通科精神健康標準協作項目,經培訓的普通科醫生獲頒認可資格,就可以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輕症治療,相關服務均獲政府資助。經過多年推廣完善,現時澳洲逾90%普通科醫生都已接受項目的培訓。

英國也由英格蘭健康訓練局與NHS合作,設立精神健康專員職位,滿足IAPT和MHST項目的人手需求。該職位接受所有學位畢業生申請,需經過為期一年的培訓,合資格者具備足夠專業技能進行早期介入,也可以依照患者病情,及時安排轉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