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敬 立法會議員

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於6月4日清晨返回地球,標誌着是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民眾無不為祖國航天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而感到無比的驕傲。特區政府應推動航天教育、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讓本港航天專才以己之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實現更遠大的發展。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去年11月發射升空,費俊龍、鄧清明及張陸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亦圓滿完成所有既定任務,包括先後四次出艙,刷新出艙活動次數最多的紀錄;完成70多項太空科學實驗和技術研究,當中不少實驗都是首次完成。飛船返航穿越黑障區時,地面人員能夠完成穩定跟蹤,表明中國在載人飛船返回穿越黑障區跟蹤測量難題上取得重大突破,今次航天任務可說是成果豐碩。

近年國家航天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由2003年首次發射神舟五號及派出航天員進入太空,20年內已經達成航天員在太空漫步、在核心艙逗留半年、建立試驗型太空站及實驗艙等多項成就。2019年1月,中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陸,更是史無前例,堪稱中國太空探索的重要里程碑,象徵國家已成為新興的航天科技強國。

在國家航天發展進程中,港人不乏參與機會,例如2006年,國家月球探測工程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簽訂合作協議,讓大學團隊分別為「嫦娥五號」及「天問一號」研發「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及提供「落火狀態監視相機」,增加國家測試宇宙任務的成果。

現時,港人的參與範圍由幕後提供硬件支援,進一步擴大至更加前線的角色。國家去年啟動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並首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充分體現國家對香港的關愛、支持和信任,同時也是對香港科研實力的肯定。通過初選,有多達十多名香港候選人,分別來自政府部門、醫管局、大學及其他機構和企業,稍後將出發前往北京參與復選,日後有機會親身參與升空任務。國家今次選拔載荷專家一共只有2名,雖然競爭激烈,但港人實現「太空夢」已不再是奢望。

港人有更多機會參與國家航天事業,對香港科研發展也是一大推動力。特區政府可藉此契機,推動本港航天科技發展及教育氛圍加強STEM教育,激發更多年輕人的創科熱情。全港學校應鼓勵學生多加認識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豐碩成果,增強國家意識和國民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