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烏克蘭南部由俄羅斯控制的赫爾松地區的官員昨日稱,當地的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遭受破壞,導致附近的新卡霍夫卡市部分地區發生水災。俄烏互相指責對方炸毀水壩,俄聯邦偵查委員會針對大壩被毀及附近地區被淹一事,依據恐怖襲擊條款發起刑事立案調查。
新卡霍夫卡市政府確認,水電站頂部結構因炮擊受損,庫區的水正以無法控制的情況流向下游。市長列昂季耶夫表示,這次襲擊是嚴重的恐怖行動,導致第聶伯河水位飆升10多米,市內洪水氾濫,當局開始疏散居於河岸的居民,預計水位將在3天內回落至正常水平。
烏疏散1.7萬人
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抨擊烏方破壞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目的是切斷克里米亞地區重要水源。他表示俄總統普京已聽取匯報,「我們正談論烏方的蓄意破壞,基輔政權應對所有後果承擔全部責任。」
烏方則表示,第聶伯河沿岸已有8個地區氾濫成災,24條村落被淹沒。烏地方當局正撤走約1.7萬名居民,並密切監測水位情況。烏總統澤連斯基已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外長庫列巴則要求聯合國安理會開會討論此事。烏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指事件是俄軍所為,企圖阻礙烏軍進行反攻,並指事件可能造成生態災難
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高30米,長3.2公里,建於1956年,水庫容積18立方公里。該水電站向由俄控制的克里米亞半島供水,此前烏方曾稱「若這座大壩發生爆炸,克里米亞地區的供水將面臨至少10年到15年停供,甚至永遠停供」。
此外,這座水電站還向扎波羅熱核電廠提供冷卻水,烏國家核電公司稱,水壩損毀對核電廠構成威脅,扎波羅熱地區官員則稱,事故不會對核電廠造成嚴重影響。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正密切監控相關情況,稱核電廠沒有即時的核安全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