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黃寶儀、帥誠)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赴粵專題調研組一行5日下午到廣東茂名調研,先後走訪了茂名市露天礦生態公園和東華能源(茂名)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現場。人大代表們表示親眼看到了一個凸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概念的地方,對粵西的環保、生態發展非常感興趣,並表示當地一些生態修復經驗值得香港借鑒,未來香港也可以發揮科技創新的優勢,與粵西加強環保領域合作。
「僅僅是10年前,露天礦原址仍然布滿礦坑,城市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被大量無序堆放,洗礦的酸水直接流進深坑。」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管理處負責人林誠向人大代表們介紹了當地1954年發現油頁岩礦的歷史,同時也表示,當時的礦產開採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6平方公里的礦坑,一圈周長20公里,最深的地方達100米。」

看到屏幕上歷史圖片中滿目蒼夷的礦坑原貌,再看到眼前碧藍的湖面,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們發出陣陣驚嘆,紛紛舉起手機拍照對比。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表示,「這一定需要當地政府下很大決心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李慧琼希望香港能夠借鑒學習相關生態修復經驗,把香港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恢復原樣。
香港第七屆立法會議員、全國青聯副主席、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剛直言是看了一個凸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概念的地方,他指出一個被形容為「傷疤」的傷痛之地,通過環保發展理念和科技手段,發展成為一個融旅遊體育文娛於一體的生態公園,並提升周邊市民的幸福感,值得香港借鑒。

霍啟剛認為,香港要建設國際科技中心,環保產業和環保科技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而粵西隨着重工業的投入與發展,對環保技術的需求相信會越來越大,香港與粵西之間有很大的合作空間。香港工商總會會長李聖潑也指出,香港本身有一些生態技術和大學研究的環保減排技術,還可以對接很多世界各地的先進技術,而內地市場龐大,如果香港能整合這些技術,也可以創造更好的合作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