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珮帆 立法會議員

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已在立法會首讀及二讀,其間政府共收到超過2.5萬份意見書,當中超過99%意見支持建議方案。「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自5月成立起,在坊間及線上收集到逾161萬個市民簽名,支持政府的方案。聯盟已把簽名轉交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不論意見書和簽名,都反映社會各界對區議會改革的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改革後的區議會讓地區治理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上,擔當配合政府的角色,令政府更有效地策劃和推展地區服務;區議會新的產生辦法,能夠充實區議會人才庫,讓具豐富經驗或專業知識的人士參與,社區建設得到進一步鞏固,使香港成為更加宜居的國際城市,為香港的長治久安帶來深遠的影響。

香港區議會設立於1982年,曾是地區居民與政府之間的重要溝通橋樑,在地方治理過程中扮演諮詢、溝通和監督的角色,以及承擔推動地方民眾參與社區治理的使命,被廣大香港居民所接受。然而,在過去數年間,區議會淪為「港獨」平台,部分政客的粗暴行為嚴重不符區議員該有的形象,違反區議會職能,超出區議會作為地區諮詢組織的作用。有反中亂港者利用區議會平台危害國家安全、反對香港國安法、肆意干擾及阻止政府施政。他們更刻意挑撥矛盾和分化社會、漠視民生、惡意推倒過往正常地區民生建設,嚴重損害香港利益和市民福祉,有300多名議員因此被取消資格或辭職。原有479名議員,現在只餘下三分之一,這種情況不能接受,必須撥亂反正。

回歸為民辦事的初心

中央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從制度和機制層面多管齊下,消除以往選舉機制存在的隱患和風險,為香港實現良政善治提供制度保障。區議會也是時候進行改革和完善,回歸為民辦事的初心。

特區政府是次作出了兩個主要檢討:一是優化區議會的職能及改革其組成方式,令區議會回復在基本法第九十七條下的定位,作為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特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這個原有目的;二是從根本上完善地區治理架構,加強統籌力度,提高地區治理能力、增強地區治理效能。

這次改革使區議會回歸香港基本法規定的性質和定位,讓地區治理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上,提升了區議會專業性和多元性,真正讓區議會更好發揮社區建設和服務居民的作用,協助特區政府落實地區政策和提升特區管治效能,為良政善治開啟新篇章。

匯聚人才排解民生憂難

改革後的區議會擔當配合政府的角色,令政府能更有效地策劃和推展地區服務。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可更好地統籌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使其互相配合,產生協同效應,更有效服務市民。

完善後的區議會產生辦法,能夠充實區議會人才庫,恢復委任制可讓具豐富經驗或專業知識的人士參與。改革後的區議會,議員組成方式將會趨於多元化,將豐富協商、諮詢、對話等多種民主形式,提升民主品質。愛國愛港而且有志服務地區的人士將有更多渠道參與區議會工作,協助居民解決問題時,料會更加到位高效。履職監察機制可讓市民持續監察議員的表現,確保每一名區議員盡責履職,符合市民期望。

香港要有一個安定繁榮的環境。完善地區治理,有助加強社區建設,使香港成為更加宜居的國際城市,為香港的長治久安帶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