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暴雨可在全年任何時候於本港出現,但主要都在夏季發生,香港全年雨量接近八成在五月至九月間錄得。
有幾個符號在雨季經常出現,分別是雷暴警告,提醒市民香港可能受到雷暴影響;黃色、紅色、黑色暴雨警告,提醒市民暴雨正在或將會影響香港,可能會造成嚴重混亂;山泥傾瀉警告,提醒大家大雨可能引致山泥傾瀉。還有個符號,寫着一個「北」字,大家知不知道這個符號是代表什麼呢?
其實這個符號是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當降雨量超過天然或人造排水系統的負荷時,積聚地面的雨水便不能及時排走,引致水浸。市區水浸通常都比較短暫,但新界北部由於有較廣闊的集水區和地勢平坦,雨水積聚和水退都較緩慢,因此水浸時間可能比較長。
天文台於1998年設立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提醒相關市民注意,大雨可能引致新界北部出現水浸,要做好預防措施。報告適用的範圍包括元朗、錦田、八鄉、新田、牛潭尾、上水、打鼓嶺、沙頭角等地。
此外,這項特別報告對農民、魚塘負責人及其他因水浸而引致損失的人士有預警作用,並提醒有關政府部門及機構採取相應行動,例如準備搜索和救援工作、開放臨時庇護所、部分學校可能需要停課。
新界北部水浸報告會在有必要時發出,無論當時是否已經發出其他惡劣天氣的警告,如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和暴雨警告信號,若果局部地區大雨在新界北部以外出現,天文台就會發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提醒市民。
當大雨或雷暴發生時,如果大家想知多些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或雷暴警告正影響什麼區域,可以參考大雨及雷暴區域資訊網頁。
◆ 香港天文台(本欄以天文台的網上氣象節目《氣象冷知識》向讀者簡介有趣的天氣現象。詳情可瀏覽天文台YouTube專頁:http://www.youtube.com/user/hkweather。 )
逢星期五見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