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上限危機不斷重演下,美國信譽難免受影響,各國官員和投資者近年趨向重新審視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 資料圖片

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美債市場總額達24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債務市場,也是美國政府主要融資來源。美國債務上限危機迫在眉睫,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若然真的出現債務違約,定必會對該國信譽造成極大負面影響,甚至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後果不堪設想。雖然美國國會眾議院日前表決同意兩黨共同提出,暫停政府超過31萬億美元債務上限的法案,表面上鬆一口氣,但不斷提高債務上限,似乎也未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自1997年以來,美國國會已經提高債務上限多達22次,幾乎是每年的例事,最近一次近在2021年。可見,提高自身債務上限只是權宜之計,無法針對問題核心作出解決。然而,由於不少國家持有美國國債作為外匯儲備,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底,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為58%,之後依次是歐元(20%)、日圓(5.5%)、英鎊(4.9%),人民幣只能排到第五,佔比為2.7%。

美債吸引力降 美元不確定性高

在如此背景下,評級機構惠譽宣布將美國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另一評級機構穆迪亦暗示,可能把美國的評級展望改為負面。如果國家的主權信貸評級下降,借貸成本將會提高,再發美債,或會進一步削弱美債的吸引力,令美國政府陷入兩難局面。

長遠而言,美元不確定性高,各國官員和投資者亦趨向重新審視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雖然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量要追上美元仍有一段距離,不過國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財務狀況穩健,使人民幣有潛力在國際交易上佔一重要席位。中國外匯管理局近期公布,在今年3月份的中國跨境收支中,用人民幣交易的佔比達到48%,用美元的佔比47%,是人民幣首次在國家跨境交易中的使用率超過美元。

越來越多國家用人民幣結算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國家達成協議,在雙邊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尤其是去年以來美聯儲大幅加息,加快人民幣普及和國際化的進程。今年3月,中國和巴西宣布達成新協議,雙方貿易以本國貨幣結算,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介。阿根廷政府於4月亦宣布將使用人民幣替代美元,來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

同時,在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及發展策略下,與大量沿線國家合作建設大量基礎設施項目,項目的融資大多由國家提供,因此創造了大量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例如在4月中,孟加拉國和俄羅斯同意使用人民幣來支付俄羅斯在該國建設的核電站項目款項。展望未來,國家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誘因將進一步提高,有望成為人民幣普及和國際化的一大助力。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