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現邀請讀者用不多於400字的篇幅,與我們一起分享自己與書的小故事。可以是介紹最近心水的好書,回憶印象最深的一次閱讀體驗,又或是關於書店與城市的獨家記憶。題材隨意,風格不限,一經採用,小稿將獲刊登之餘,更有神秘禮物送上!有興趣的讀者即日起請將小稿與聯絡方式電郵至bookwwp@gmail.com,主題請註明「閱讀有你」。

記得那年正月,我們兄弟姊妹幾個去鄰村的三姑姑家拜年,見表哥屋裏有一本《三里灣》,就順便借回家來看。

趙樹理長期深入民間,有着豐富生活體驗,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富有個性。他塑造人物個性的手法,除細節點染和心理掃描外,還有個妙招就是起外號。就像魯迅先生一樣,趙樹理為自己筆下的人物起外號,不是簡單貼標籤,而是來自生活原型的形象概括,如,「糊塗塗」、「惹不起」、「能不夠」、「常有理」等,聽起來就知道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就拿「常有理」來說,這個人物突出的特點是處處自以為是,事事不以為非。明明自己錯了,仍然固執己見,從不服輸,總是有理。

生活中為何會有「常有理」這種人呢?據心理學家分析,有這種處事習慣的人,在於他們潛意識裏的防禦機制作祟。每個人心裏都有防禦機制,為的是避免傷害、失利和丟臉。這種防禦機制或會變成死要面子的撐拒,以致很難溝通。實際上他們爭的不過是口舌之利,嘴上不服輸,內心卻很自卑。 ◆文:王兆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