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復常後,長洲昨日復辦太平清醮,盛況依然。截至昨晚,最少有4萬人湧往長洲遊玩。傳統節慶活動既加強市民的文化歸屬感,又可為香港提供豐富的旅遊資源,政府和各界應有力支援,為活動賦予生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增強香港獨特旅遊吸引力。

長洲舉行太平清醮,源自十八世紀時,當地發生瘟疫,居民為此到島上的北帝廟舉行醮會以及齋戒,以示尊敬神靈,其後疫症消失,自此太平清醮每年舉行,請道士設道壇誦經外,又按海陸豐習俗設包山供奉神靈,以及仿照佛山的飄色活動舉行飄色巡遊,祈求居民平安健康。在2011年,長洲太平清醮連同大澳端午遊涌、大坑舞火龍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成為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就在長洲太平清醮的同一天,另邊廂的筲箕灣也舉行譚公誕慶祝活動,可見傳統地方習俗在香港並不鮮見,且許多都甚有趣味,不少外國旅客都被吸引,慕名前往觀賞。傳統習俗讓人認識到香港和國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香港市民建立民族認同、生動活潑體會中華文明的絕佳機會。因此,組織者必須持之以恒,一代接一代把這些地方文化載體傳承下去,政府和旅遊業界也應在財政、政策給予支持,讓傳統習俗得以推廣給境外人士認識之餘,同時化身成寶貴的旅遊資源,強化香港旅遊業的實力。

自2001年起太平清醮開始定於每年的佛誕日舉行,吸引遊客趁公眾假期到臨長洲觀賞活動,不但使人流大增,也令太平清醮逐漸轉化成香港的旅遊盛事,由單純的祈福祭祀活動,擴展成「包山嘉年華」,並經與有關部門協商後復辦因意外一度停辦20多年的搶包山比賽,成功吸引本港及境外傳媒廣泛報道。在這過程中,既有政府出資協辦,也有旅遊組織大力推廣, 向大眾展示傳統不是懷舊,而是可以生動有趣地呈現,甚至可以加入體育競技等多姿多彩的元素,切合年輕人興趣,令參觀者願意支持,年輕一輩願意承傳技藝和經驗。

香港的傳統文化多元豐富,除了太平清醮,傳統節活動還有端午龍舟競渡、舞火龍、儒道釋祈福法會、粵劇藝術,這些都是具濃厚中國文化特色的項目。近來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建設,致力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硬件設施相繼落成和翻新,應善用資源,有系統地推行適合的方案,與活動組織者一同保育和弘揚傳統文化活動,並引導創新,豐富香港的文化,加強市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