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秋北

特首李家超公布新一屆區議會改組方案,是撥亂反正,也是讓區議會重回應有的職能和角色。區議會是按照基本法第九十七條而設立,屬於非政權性組織,其職能是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事實上,區議會並非必然存在的組織,基本法的說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可設立」,而非必須設立。本來,區議會的設立,就是協助政府實現良政善治。

但黑暴下的第六屆區議會,嚴重偏離和違反區議會職能,甚至做出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在各類區議會活動中掛滿黑暴文宣,侮辱官員,把區議會當做顛覆政權的平台。在落實宣誓要求後,超過230名區議員辭職,有區議員因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相繼被捕,導致區議會幾近停擺。我們不能重蹈覆轍,任由區議會被政治騎劫,淪為反中亂港的政治鬥爭工具。要刮骨療傷,不動大手術,更待何時?

坊間有一種迷思,甚至是一種謬誤和迷信,就是以為區議會的直選議席越多越好。事實上,區議會重組是否成功,最根本的準則,不是所謂的「直選」成分有多少、佔多少比例,而是能否做到「以結果為目標」,把地區事務辦好辦妥,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地區服務,讓地區意見成為有效施政的一部分,從而令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得到顯著提升。事實上,現時很多政府的諮詢組織,其委員並非「直選」選出,甚至不是選舉產生。原因是諮詢組織,既要能反映不同持份者的聲音(特別是要吸納弱勢社群和小眾的意見),也要能提供優質的專業意見。

區議會作為諮詢組織,需要的不是「選舉機器」和「選舉專才」,而是需要擁有不同背景、不同持份者、「五光十色」的地區專才,具豐富服務市民的經驗,能支持政府有效施政、改善地區民生的愛國治港者。區議會是諮詢組織,其終極的目的,是扶助政府實現良政善治。但現時區議會早已偏離這個目的,不但沒有為良政善治提供支持,甚至走上極端成為拉倒和抹黑政府施政的平台。在最新的安排下,民政事務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直接承擔區議會工作的責任。新安排下,既引入委任議員和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也保留一定比例的直選議席。這既鼓勵更多的均衡參與,也更具廣泛代表性,讓政府可吸納更多不同地區人士的聲音,並讓施政、決策和諮詢過程有更緊密的有機結合,施政更為暢順。民政事務專員也成為了「地區治理的第一責任人」,權責更為清晰分明。

另一個重點是,區議會除了是諮詢組織和服務組織,也是政治人才的重要搖籃。這個搖籃,自然不應該成為培養反中亂港分子的搖籃,而是要成為愛國愛港治港人才的搖籃。也因此,區議會的產生,必須要有完善的候選人提名機制,必須設資格審查制度,以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避免反中亂港分子再次「作亂」,癱瘓區議會。

(作者為行政會議成員,工聯會會長)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