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生物醫藥創新與國際合作新路徑」分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 中新社

政商學界談生物醫藥創新與國際合作 指AI藥物研發需立規則指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寶儀、何玫、胡若璋 博鰲報道)ChatGPT火爆,讓人工智能成為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一個熱議焦點。在3月31日舉行的「生物醫藥創新與國際合作新路徑」分論壇上,康泰生物總裁苗向表示,把知識圖譜通過人工智能進行整合,可加快藥物的發現及開發,但把人工智能用於醫藥開發和疾病防治需要一定的規則指引。苗向同時表示,「後疫情」時代中國醫藥企業採用「當地技術轉讓+商業化推廣」的新模式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可負擔性,讓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

苗向指出,在醫藥領域,AI技術一直在應用,目前小分子方面應用較多。此次ChatGPT或者GPT-4的技術應用,會對整個知識的整合和研發帶來一些快速推進。

AI加快藥物開發但需審慎使用

「把原來知識圖譜通過人工智能進行整合,會加快藥物的開發。」不過,苗向認為,把人工智能用於醫藥開發造福各種疾病的防治,需要在一定的規則指引下進行。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指出,生物醫藥產業鏈條很長,每個步驟都必須精確,數字變革的確給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快的速度,可以幫助找到更明確的方向,但並不能夠改變「遊戲規則」。「研發的過程可以加速,但是我們在使用這個技術的時候比公眾更加審慎。」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科技和國際合作司司長秦曉岑也表示,國家已經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創新,但創新技術應用於治療疾病,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必須保障它的安全有效和質量可靠,這需要政府和企業界、學界一起努力,開發出更好的工具、方法和標準。

國際協作需產業協作法規協作

隨着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在應對健康危機過程中,國際合作非常重要。印尼Combiphar公司副總裁、董事會成員林素楊索(Soeyantho LIM)指出,新冠疫情幾乎影響了世界上所有國家,它給大家的啟示就是各國需要密切合作,包括監管者加強合作,分享信息,分享資源,這樣才能夠制定出有效的應對戰略,並且避免疾病的發生。秦曉岑也認為,國際協作包括產業的協作、法規的協作等,才能讓更多的藥品創新惠及更多的國家。

疫苗技術的迭代升級和重磅疫苗產品不斷推出,全球疫苗市場規模及增速有望進一步擴容,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中國疫苗、多國製造、服務全球」模式,開拓國際市場。在本次年會上,康泰生物、阿斯利康和印尼Combiphar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三方共同推動康泰生物疫苗(包括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在印尼本土化生產及商業化。此次合作有望進一步加強印尼當地的疫苗技術和生產儲備,提升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以更好地應對全球公共衞生挑戰。

苗向表示,和阿斯利康合作分為了兩個階段,疫情階段以及後疫情階段。在此前的疫情階段,康泰生物採用的是技術許可+本地化生產+跨國合作認證的模式,在疫情應急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後疫情階段,康泰生物在探索新合作模式,此次三方合作採用當地技術轉讓+當地商業化推廣的政策,通過發揮當地生產合作夥伴的生產能力、阿斯利康印尼團隊的商業化推廣能力,實現把全球急需的疫苗向世界推廣。「希望這種模式能夠在未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推廣,讓可負擔性、可及性、更好的疫苗能夠造福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