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粵港澳居民熟悉的涼茶發源於嶺南地區,因「上火」而創造出「涼茶」配方。記者今日(31日)獲悉,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與廣藥王老吉在《財富》全球科技論壇聯合發布「『上火』生物醫學基礎與涼茶干預作用研究成果」,為「上火」提供了現代科學的國際化表達,推動中國涼茶文化的國際化發展。據悉,目前王老吉涼茶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商標註冊及產品出口,並計劃在全球建立56座「涼茶博物館」。
涼茶是粵港澳地區流傳已久的文化產物,與粵語、粵劇、粵菜組成嶺南文化獨特的風景線。嶺南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多雨潮濕,加上嶺南人喜歡食煎炒的飲食習慣,容易引發「上火」。先民使用清熱、瀉火、解毒的草藥煲水飲用,創造出多式多樣的「涼茶」配方;王老吉涼茶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科技創新、數字化助力涼茶國際化
暨南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副所長何蓉蓉表示,「上火」是傳統中醫理論中的概念,西方醫學話語體系中並不適用。該課題組研究發現,「上火」是疾病易感狀態,喜怒憂思愁等不良情緒、熬夜以及食用辛辣或油炸食品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引起機體的「內熱」狀態,會顯著增加機體對各種疾病的「易感性」。使用以涼茶為代表的清熱瀉火中草藥配方能通過多靶標協同,起到「下火」的作用。
該課題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子刊等國際和國內頂尖期刊上,為「上火」提供了現代科學的國際化表達,讓西方能夠真正理解「上火」和「涼茶」的原理,推動了中國涼茶文化的國際化發展。而王老吉發揮科研優勢,引領全球健康植物飲料消費潮流,推出無糖涼茶、氣泡涼茶等細分涼茶單品,還通過數字化創新探索新業務模式。
發布全球首個《涼茶飲料國際標準》
數據顯示,目前王老吉佔據涼茶行業70%市場份額,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商標註冊及產品出口。通過針對全球不同市場開展品牌運營,逐步布局國外本土市場,當前在東南亞、北美洲、澳洲等市場頗受青睞。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涼茶的國際化步伐,王老吉與瑞士SGS國際檢驗機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合作研究並發布全球首個《涼茶飲料國際標準》,主導起草《植物飲料》國家標準、《植物飲料涼茶》行業標準等。同時,計劃在全球建立56座「涼茶博物館」,向世界宣傳中國涼茶文化;繼王老吉(紐約)涼茶博物館已建成開放後,今年紐約第五大道「涼茶博物館」也即將開放,其他國家的「涼茶博物館」也在持續布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