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對辯論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種筆者認為比較中性的理解就是「對辯題的理性探討」,這也是辯論最重要的學習意義之一。回到最基本的理性,辯題可以是探討兩個概念之間的「因果關係」,而對於這種辯題,我們可以更「科學」地去論證。

我們今天就以一條比賽辯題「父母望子成龍心態不利兒童成長」為例。不知大家對這條辯題的第一想法是什麼?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感?還是子女的學習壓力?在沿着這些想法發展之前,我們可以試試先以最基本的「科學」態度去拆解辯題。

這條辯題,我們可以直接理解為「父母望子成龍心態」與「兒童成長」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而且是「負向」(不利)的因果關係。就此,正方就是要證明「父母望子成龍心態」與「兒童成長」之間存有負向的因果關係(證實);而反方就是證明「父母望子成龍心態」與「兒童成長」之間不存有負向的因果關係(證偽)。這樣理解,思路就會比較清晰。

兩個概念之間的因果關係的證實(或證偽),在科學的範式中,有幾個基本條件。為方便解釋,我們以X、Y作為指代,「父母望子成龍心態」是X、「兒童成長」是Y。

第一,X與Y是同時變化,即是說,一對父母原來是有望子成龍心態,後來心態改變了,他們子女的成長情況也應該有改變。反過來說,如果父母的心態改變了,但子女的成長情況沒有改變,那就很難證明兩者之間存有因果關係。我們稱這種條件為「共變關係」。第二,X與Y之間有「共變關係」,而X必須發生在Y之前,這樣才能說X是Y的原因。這個時間的條件用常識就能理解,就是「先因後果」的關係。

研究是否有更具說服力解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X與Y的關係之間沒有其他更有說服力的解釋。在此插入另一個經典例子,曾經有一個重要的社會研究,發現當雪糕的銷量提高,犯罪率就提高,這是當時一個重大的發現,引起很多人研究是否因為雪糕中含有某些成分,會引發人的犯罪傾向。不過這方面的研究都徒勞無功,雪糕中並沒有什麼有問題的成分。

正當大家對這個「因果關係」感到困惑時,發現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氣溫」。因為有研究證實,「氣溫」與「犯罪率」有正向關係,我們表面看到的「雪糕」,只是因為「氣溫」提高時,「雪糕」的銷量也提高,而同時「犯罪率」也提高,但這種現象卻讓我們誤以為是「雪糕」與「犯罪率」有因果關係。

當我們能以科學態度理解因果關係,就可以知道,原以為是「父母望子成龍心態」與「兒童成長」之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是由其他的因素影響,如社會風氣、教育制度。這些因素的討論不應在辯台上被忽略。

◆ 任遠 (現職公共政策顧問,曾任職中學、小學辯論教練,電郵︰yydebate@gmail.com)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