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長年在歐洲部署大量核武,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更加速向歐洲多個北約基地部署B61-12新型戰術核彈,以提升在歐洲的核武。這種戰術核彈原定今年春季在歐洲部署,但美國決定將部署日期提前至去年12月,進一步加劇歐洲緊張局勢。

長期以來,在歐洲部署核武是美國全球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冷戰結束後,美國撤出部署在歐洲的大部分核武,但仍保持一定數量。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美國在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土耳其等國家的基地,保留約180枚B61-11戰術核彈。

旨在增強對歐控制力

美升級在歐的核武,旨在增強對歐洲的控制能力,進一步發揮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歐洲防務中的核心作用。按照美國的觀點,若北約沒有核武作後盾,歐洲對美國的安全依賴將大打折扣。這不僅影響美國在北約內部的主導地位,還影響美國在全球範圍發號施令的能力。為此,美國一些政要和議員多次強調,北約軍事打擊範圍應續擴大,成為在全球範圍保護美國利益的工具。

去年10月美國牽頭在北約內部舉行代號為「堅定正午」的核演習,目的就是通過向外展示強大核威懾能力,增強歐洲的安全信心。在2023財年國防預算中,美國防部為維護和升級核武庫準備了300億美元(約2,350億港元)專項資金,包括升級在歐洲的核武,預計未來此項費用還將持續上漲。

美國加快向歐部署先進戰術核武,雖可為後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核威懾,但同樣也將其置於核風險升級的危險中。

由於擔心美國升級在歐洲的核武,可能使歐洲淪為美俄對抗的犧牲品,成為被首先攻擊的目標,不少國家對美國做法持反對態度。隨着近年歐洲內部不穩定因素增加和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範圍擴大,美國部署在歐洲的核武很可能面臨擴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