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倪夢璟)25日,上海市產業技術創新大會在滬舉行,上海市政府副市長李政為張江、臨港和大零號灣3家首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授牌。據悉,未來產業先導區將在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成果轉化、示範應用等方面發揮先導引領作用,至2030年,三家先導區未來產業規模合計料達4000億(人民幣,下同)。目前,上海已經形成以100家國家級為引領、915家市級為骨幹、2000餘家區級為支撐的企業技術中心三級創新網絡。

記者了解到,在三大未來產業先導區中,上海(張江)未來產業先導區將發揮大科學裝置、高能級創新平台和硬核產業集聚優勢,依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際一流科學城定位,重點布局未來健康、未來芯片、未來智能以及未來能源材料等領域。目標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左右;上海(臨港)未來產業先導區將發揮自貿試驗區的制度開放優勢和前沿產業集群優勢,以國際開放創新為引領,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重點布局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等重點領域。目標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左右;上海(大零號灣)未來產業先導區將發揮高校資源集聚、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品牌和紫竹國家級高新區高端產業集聚優勢,以校企聯動融合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活躍為特色,重點布局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三大方向。目標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左右。

另外,上海持續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和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已在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領域創建了2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在智能網聯汽車、增材製造、海洋工程裝備、先進激光技術、燃氣輪機、高端醫療裝備、船舶動力、超導、先進技術紡織品和智慧醫療等領域認定了10家市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在載運核心裝備與輕量化智能製造、電子化學品、航空機載系統、商用航空發動機、大飛機和人形機械人等領域籌建了6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