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深圳召開。(記者郭若溪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近日,由科技日報社和廣東院士聯合會聯合主辦的西麗湖論壇平行論壇—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辦,掀起「數字經濟」研討熱潮。本次論壇政、研、企專家圍繞「數實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了分享交流,深度研討如何發揮平台企業「應用連接器」作用,結合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新突破,加速推進數字技術在產業鏈和創新鏈上的普及應用。

作為數字時代科技創新的主力,我國平台企業在全球專利領域的領先優勢,對於構築我國數字經濟新優勢意義深遠。尤其在雲計算、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下一代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騰訊等我國平台企業已處在全球領先地位。

據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數據統計,過去十年,在雲計算與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軟件開發、互聯網安全服務等技術領域的中國發明授權專利數量,騰訊排名行業第一。另據全球專利權威檢索機構公開數據顯示,在人工智能領域,騰訊過去五年專利申請數量為10630項,位居全球互聯網行業榜首。

數實融合激發新動能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虛擬現實、區塊鏈等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與各種產業相結合,能有效牽引生產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升級,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延伸拓展,是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碧涌表示,以騰訊、華為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企業敏銳把握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加快數字化改造升級,積極發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為經濟注入強大動力。

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深圳召開。(記者郭若溪 攝)

「我們要真正做到『數實融合』,才能賦能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科學家劉煥彬認為,「數實融合」的關鍵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企業生產技術和經驗融合起來,需要跨界集成、協同創新。同時,需要轉變思維方式,用大系統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用跨界集成的互聯思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用「數實融合」的技術手段提高效益。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單立坡表示,如何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進而推動整體「數實融合」是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近年來,我國主要通過技術賦能、平台賦能和生態賦能,推動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特別是工業互聯網發展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如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經濟和時間成本提高效率等。

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程華分享了《高質量發展中的數字平台力量洞察》報告,以騰訊作為案例進行了具體分析。她認為數字平台作為平台經濟的重要載體,將成為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助手。

關鍵創新引領新未來

製造業數字化是製造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所首席科學家、曙光信息產業股份公司董事長李國傑表示,製造業的發展一個方向就是計算機化,實際上就是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下一步實現智能化。製造業是通過數據和知識建模,將人的經驗轉移到計算機上,使這個機器成為人的同事,而不僅僅是一個工具。

李國傑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對製造業會產生巨大的衝擊,人工智能不僅要做模仿人,另外要做對付那種複雜的非確定性的,特別是沒有固定算法的事情。比如,製造業需要做很多異常檢測,發現低概率事件,做好預防維護等。

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深圳召開。(記者郭若溪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東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長、深圳十灃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十一表示,數字經濟對整個國家的創新發展具有極端重要性,自2016年到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實現了年均13.6%的增長速度。數字經濟包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像電商網購等屬於數字產業化,而產業數字化因為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數實融合」的規模和未來發展潛力更大。

他認為,通過工業仿真與數字孿生,可以預知一些事情的發展趨勢,助力智能製造。利用數字孿生感知技術、建模、仿真,對物理世界進行複製,核心是通過算力預測事情的發展,運用到智能數字城市管理中。比如,當颱風、海嘯或地震發生時,可以通過工業仿真來模擬災難場景,為人們設計安排正確的逃生路線。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