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月20日至22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圖為早前,習近平和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會面。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月20日至22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習近平主席即將對俄羅斯進行的國事訪問,將是一次友誼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汪文斌說,近年來,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保持密切往來,擘畫引領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成功走出了一條大國戰略互信、鄰里友好合作的相處之道,樹立了國際關係的新範式。

將圍繞共同關心問題交換意見

他表示,習近平主席此次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將同普京總統就雙邊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促進兩國戰略協作與務實合作,為雙邊關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重要大國,中俄關係的意義和影響遠遠超出雙邊範疇。」汪文斌說,習近平主席即將對俄羅斯進行的國事訪問將是一次友誼之旅,進一步加深中俄兩國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夯實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礎和民意基礎。

汪文斌表示,習近平主席訪俄將是一次合作之旅,推進雙邊各領域互利合作,深化「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助力兩國實現各自發展振興目標。

「習近平主席訪俄將是一次和平之旅。雙方將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基礎上,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構建多極世界格局,完善全球治理,為世界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2022年,中國對俄出口機電產品、汽車及零部件等均取得較大幅度增長。圖為去年,重慶—莫斯科首列中鐵特貨商品車國際班列。 資料圖片

共同推動中俄合作行穩致遠

另有記者提問,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背景下,中俄各領域務實合作保持穩定發展。習近平主席訪俄對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中方對此有何期待?

汪文斌指出,中俄作為最大鄰國和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兩國合作韌性強、潛力足、空間大。中俄一貫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原則,不斷深化和擴大各領域務實合作。這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汪文斌說,今年是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相信這將給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新的機遇。

汪文斌稱,習近平主席訪俄期間,兩國元首將圍繞共同關心的務實合作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雙方將繼續按照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原則,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加強雙方各層級交流,夯實兩國關係的友好民意基礎,共同推動中俄合作行穩致遠,不斷造福兩國人民,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正能量」。

外交部:中俄合作正大光明坦坦蕩蕩

針對中俄元首會晤是否會涉及中方向俄方提供各類援助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歷來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正常的經貿合作,在軍品出口方面,中方一向採取慎重、負責態度。

中方一貫反對單邊制裁

有記者提問,近期,部分媒體報道稱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援」及軍民兩用物項,並助俄系統性規避制裁。中俄元首會晤是否會涉及中方向俄方提供各類援助問題?

汪文斌表示,中方歷來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正常的經貿合作。中俄之間的合作正大光明,坦坦蕩蕩,為的是造福兩國人民,促進世界發展,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擾和脅迫。

「我願重申,在軍品出口方面,中方一向採取慎重、負責態度,一貫依法依規對兩用物項出口進行管制。同時,我們一貫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汪文斌說,中方的立場和做法一以貫之,同一些國家在軍售問題上搞雙重標準、在烏克蘭危機中拱火澆油的做法形成鮮明對照。

中方的主張就是勸和促談

當天還有記者提問稱,中方不久前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俄方予以積極評價。習近平主席訪俄是否將進一步深入向俄方闡釋中方立場主張,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向俄方施加影響?

汪文斌表示,習近平主席此次訪俄,也是為了和平而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歷史正確一邊。不久前發布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重申了習近平主席此前提出的「四個共同」、「四個應該」和「三點思考」的核心思想,集中體現了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客觀公正立場。中方的主張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勸和促談。

拱火遞刀只會激化矛盾

「我們始終認為,政治對話是解決衝突爭端的唯一出路,拱火遞刀、單邊制裁、極限施壓只會激化矛盾、加劇緊張,不符合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利益和期待。」汪文斌說,中方將秉持在烏克蘭危機等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客觀公正立場,繼續為政治解決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

專家解讀:中俄關係發展有助構建多極世界格局

「習近平主席訪俄對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提升將注入新的巨大的推動力。」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錢峰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可以預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基礎上,中俄關係的繼續發展有助於促進兩國戰略協作與務實合作,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構建多極世界格局,完善全球治理。

這位專家指出,近年來,中俄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已成功走出了一條大國戰略互信、鄰里友好合作的相處之道,樹立了國際關係的新範式。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重要大國,中俄關係的意義和影響遠遠超出雙邊範疇。

烏克蘭危機已經持續超過一年,外界普遍關注習近平此次訪俄會否與俄方談及烏克蘭問題。錢峰表示,習近平主席訪俄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協助化解俄烏衝突的期待。俄烏衝突爆發至今,仍在繼續並升級發酵,牽動着各國,波及到全球。作為21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俄烏衝突顯示出,不僅地緣政治對抗和博弈再度回歸國際舞台的中心,出現了全球範圍的「信任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而且正在衝擊改變着很長時間以來「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世界正日益走向分裂和對抗的危險邊緣。

中方始終站在和平一邊

錢峰認為,近期《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的發布,表明中方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給國際社會增添了信心和希望。特別是3月10日,中國、沙特阿拉伯、伊朗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宣布沙特和伊朗達成協議,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係,這充分反映了自中國旗幟鮮明地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以來,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中國的政治影響力,日益認同中國提出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有望成為平息國家衝突、化解地區矛盾的時代路線圖。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