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結束,眾演員、導演在台上與觀眾影大合照。 作者供圖

何冀平

我坐在觀眾席裏,看北京人藝版《天下第一樓》這一輪的最後一場演出。這一版是2022年重排,也是這部戲的第4版,演員是人藝年輕一代,年紀都不滿40歲。《天下第一樓》自1988年第一版開始,着重培養年輕演員是導演夏淳的宗旨,那時候楊立新、吳剛、岳秀清等都是培養重點。記得吳剛在第一版中飾演瑞蚨祥綢緞莊的老闆孟四爺,只出場一次,只有幾句台詞,但說得字正腔圓,把一個大老闆的氣度表現得正到火候,立時得到台下看排演的人藝第一代大演員們的重視,紛紛問這個是誰?吳剛後來成了大明星。

這一版是35年來的第575場,這個數字對一部話劇來說已是頂端,能演到這個場次的話劇區區可數。坐在觀眾席裏,看着全新的年輕一版,作者的眼光是最挑剔的,但仍然禁不住激動,和觀眾一起笑,一起鼓掌,一起感嘆。

演出結束,劇組安排我上台謝幕,這是舞台劇的一般慣例,但北京人藝是極少請幕後人員上台的。35年前,1988年首演,我也被安排上台謝幕,那時我是一個剛出校門不久的學生,穿着高筒靴,一頭短髮,跑上台,一片嘩然,觀眾都以為作者是七八十歲的老頭兒……晃眼間,我已從年輕步入人生最後階段,只有戲還像當年一樣年輕。

站上台,看着台上滿台演員,台下滿場觀眾,心中只有感激。感激這部戲,從搜集材料、動筆到成形,到立在舞台上,經受專家、業界、普通觀眾、中國、國際的檢驗,一路走到如今。台上40多演員,台下不止40多人的工作人員,加上前3版演職員,他們很多已經在天上……我常說,沒有排演的戲就是一紙空文,是他們把我筆下的文字注入生命,永久地留在舞台上。和我們同步的是觀眾,是他們35年來,用一張一張票走進劇場支持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是, 這部多少人心血撐起的「樓」, 演下去,走下去,直到永遠。

我請上顧威導演,他是跟了這部戲35年的導演,從中年到老年,寸步未離。不停的掌聲中我們再三謝幕。最後,主角王雷邀請全場觀眾打開手機的燈光,和我們一起照一張相,我回頭看去,只見滿場燈光一同閃亮,如同滿天的星星。

上台前,我和顧威導演站在側幕,聽着滿場掌聲叫好聲,他對我說︰「有多少人能享受這種場面?」曹禺對我說:「寫戲是清苦的,你要堅持下去。」雖苦猶榮,我從事着這份孤獨而獨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