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溟 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

2023年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今年內地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促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

傳遞穩增長拚經濟決心

筆者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反映了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有利於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利於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有利於促進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有利於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各項宏觀政策,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有利於更為穩健、靈活、綜合、全面地開展和推進各項工作,有利於堅持底線思維為各領域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2023年是內地從疫情模式重回正常運行軌道後的第一年,是經濟動能轉換的關鍵年。設定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可以釋放出經濟回暖向上的積極信號,傳遞出穩增長、拚經濟的決心,為穩定和引導各級政府、市場主體、微觀個體的預期提供堅實基礎,為抓住窗口期、機遇期、攻堅期穩中求進、奮力衝刺留出充足空間,又全面考慮到經濟運行中客觀存在的若干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為經濟增長可能的超預期表現保留靈活空間。

內地經濟向上勢頭穩固

這一目標,考慮到了2022年低基數為精確制定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帶來的難度,考慮到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對經濟潛在產出增速提出的要求,考慮到了促進經濟運行加快回歸合理區間、保持經濟長期平穩運行和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性。此前各省級政府經濟增長目標普遍設定在5.5%至6.5%之間,主要經濟大省的目標均在5%以上。

最新的2月份國家統計局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相比1月份分別上升2.5、1.9和3.5個百分點至52.6%、56.3%和56.4%,三大指數均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主要分類指數均保持全方位擴張態勢,可以說,得益於各類穩經濟政策措施加力生效,春節假期後和疫情因素消散帶動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步伐,內地經濟向上向好勢頭進一步穩固、經濟景氣水平不斷回升且景氣面持續擴大。

5%的GDP目標,也可以為就業、物價、經濟政策等預期目標提供參照系數和錨定。以就業為例,2023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人數為1,662萬人,規模創近年新高;2023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1,158萬人,穩就業、保就業、促就業任務將更加艱巨繁重。與此同時,考慮到每1個百分點的GDP增長約能創造新增就業200萬至220萬人,今年GDP增長保持5%左右的目標以及經濟向好向上的態勢,也為實現1,200萬人的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提供了強力的支持。可以說,為了有效緩解就業總量壓力,為了有效化解招工難、就業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設定適宜的經濟總量目標,以帶動實現較過往數年為高的新增就業人數目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今年增長目標有望成功實現

在筆者看來,考慮到海外通脹、全球貿易、地緣政治風險和疫情後內地經濟修復路徑、節奏、強度的不確定性,對2023年也不宜制定過高的增長目標。更重要的,應當是讓經濟發展兼顧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升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資源配置效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力求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機統一,在多重約束條件下尋求最優解。事實上,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從經濟運行回升勢頭的鞏固和政策效能的提升來看,各項穩經濟政策精準發力、充足發力、靠前發力、協同發力,內地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市場目前對於今年內地經濟增長普遍持樂觀態度,國際機構也多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筆者相信,中國經濟復甦的節奏有望進一步提速,經濟運行有望更快實現更好結果,5%左右的增長目標大概率將成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