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咬春,是立春的節氣習俗,指在立春這天咬食春盤、春餅、蘿蔔等,古人有「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香港沒有吃春餅的習俗。餅是有的,墨西哥餅、印度餅、台灣餅,超市賣的一種墨西哥餅像厚紙一樣薄,夠薄也夠咬勁。菜當然有,春餅裏夾什麼菜都可以,波菜、包心菜、炒熟的胡蘿蔔絲,必要有的是韭黃,唯一沒有的是主角清醬肉,在香港絕對買不到,偶然看到淘寶上有賣,馬上託朋友上淘寶代購,買了幾次都不對,吃春餅沒有「天福」的清醬肉,味道大打折扣。我的舅舅會自己做醬肉,買來豬後腿,用綿繩紮實,煮熟,用原湯浸,要浸泡一天一夜,真有些天福號的味道,只是顏色不對,天福的清醬肉,肉皮是醬黑色,裏面雪白,而且不帶鹹味,真是一絕。

說起吃春餅,不由想起朱旭老師。提起朱旭,大家都知道,除了是北京人藝的一流大演員,還出演了不少電影電視劇,廣大觀眾認識他是通過電影電視,朱旭塑造的人物,別具一格,無人能模仿。凡是稱得上大師的,除了本行,還有很多本事愛好,這也是他們能成為大師的根基,凡是愛好廣泛,有嗜好的,才可能成就大才。朱旭會拉胡琴、會吹薩克斯管、會打鼓、會唱京戲,還會做飯,他最拿手的就是做春餅。

朱旭做的春餅有手絕招,先烙再蒸,烙好再上蒸鍋蒸,平常人家做春餅都沒有這後一道手續,原來好吃關鍵就在蒸上,做成的春餅又薄又軟又有咬勁,這手絕活兒,連全聚德的薄餅都沒得比。去老朱家吃春餅,除了吃,還有得看。看朱旭老師做春餅,是一大享受,他高高瘦瘦,腰板挺直,挽起袖子往灶前一站,特帥!後來他太紅了,愈老愈紅,沒有時間做春餅了。他家的女傭是個小姑娘,很聰明,朱旭老師親授春餅,她學得一模一樣,因為學會絕招春餅,還出了一段故事。一位來朱家串門的年輕小伙,是朱老師的親戚,從吃春餅看上了做春餅的人,強烈追求,和小姑娘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

小姑娘嫁人走了,朱旭老師年紀也到了,他出去拍戲和上舞台的機會少了,也沒那麼多人上門吃春餅了。一生活躍在舞台銀幕上的他,不免有些失落。我們都知道這樣一件事,老伴兒買來幾雙招呼客人的拖鞋,擺放在門口,沒有客人來老沒人穿,總是新的,朱旭老師看見就心煩,一天趁家中沒人,打開窗戶,把拖鞋一隻一隻全扔了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