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香港現正經歷復常階段,當中最大挑戰,是人力不足和人才不足。去年,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而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昨日宣布新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人才往來港澳的簽註政策,均可為香港注入動力,推動經濟發展。期待財政預算案提出更多措施,為香港增添人才。

大灣區人才新政利發展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昨日公布的內地人才往來港澳簽註政策,旨在便利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人才進行科研學術交流活動,促進服務大灣區建設發展,6類在灣區工作的內地人才可受惠,

其中,傑出人才可申辦有效期5年的人才簽註,科研、文教、衞健人才可申辦3年簽註,法律和其他人才可申辦1年簽註;有效期內可不限次數來往香港或澳門,每次停留不超過30天,並可根據實際需要,單獨或同時申辦赴港和赴澳人才簽註。

輸入人才計劃成果顯現

另一方面,以施政報告為例,特區政府提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並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建議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等方式,以加強香港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才來港。

根據政府日前公布的數據,「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自去年12月28日起接受申請,截至今年1月27日,一共接獲7,417宗申請,並批出5,799宗,其中有85人年薪過千萬元。

一直以來,國家都是香港的強大後盾,在改革開放初期,為港商提供土地及人力資源。隨着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內地學術及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可以為香港供應不同範疇的人才。

宜海納百川走向國際

不過,香港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優化自身政策。香港從來都是「吸四方水,納八方財」,國家的支援固然重要,但同時亦要走向國際。

去年年底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表《2022年世界人才排名》報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22,WTR),對全球63個經濟體在吸引人才和人才儲備方面進行排名,瑞士的人才競爭力連續6年排名第一,而亞洲地區方面,新加坡位列首位,世界排名第12位,而香港緊隨其後,世界排名第14位,較2021年下降了3位。

內地與香港復常通關能夠幫助本地金融、專業服務、創科及文化藝術等領域獨領風騷,期盼是次財政預算案可以提出更多稅務寬減及政策優惠措施,合力把餅做大,特區政府收入可以因減得加。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