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宇 經民聯青委會副主席 九龍社團聯會顧問

前年英國推出計劃,讓持BNO的港人移居英國。早前英國政客發布影片,表示計劃讓港人得以在英國生活工作並享受自由,又「讚揚」港人對英國社會及經濟的貢獻,歡迎更多港人移英。然而不少港人在移居英國後生活不見得有所改善,更有移英港人因生活困苦而輕生,可見現實並不如宣傳般美好。

英國推出此計劃,與當地經濟情況有關。脫歐後英國急需填補勞動力缺口,亦需要吸收新的資金推動英國經濟。英國打的算盤,是港人移英可為英國注入勞動力,另一方面更可從香港吸走資金。英國採取全球徵稅稅制,港人只要每年在英國居住超過183天,就會成為英國稅務居民,到時候出售在港物業,將要繳交資產增值稅。因此,不少港人在移英前都會盡快處理在港資產並將售出所得帶到英國,避免繳納「辣稅」,這為英國帶來了一筆巨大的資金。

實際上英國不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期,英國今年將經歷0.6%的經濟衰退,英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唯一預測會經歷衰退的G7成員國。英國通脹率高達10%,去年10月更一度達至11.1%,為41年來的新高。一年來,英國新鮮食品價格上升了15.7%,食物價格整體亦上升了13.8%。通脹問題困擾英國,尤其是食物及能源的升幅,使英國民眾生活百上加斤。早前數十萬英國教師、公務員,及火車司機因加薪問題發動罷工,下周英國護士、救護員及其他醫療人員亦會組織遊行,要求政府提供高於通脹的加薪以應對上升的食物及能源價格。英國深受經濟衰退及通脹影響,本地人尚要面對如此困境,移英港人的處境更是困難。

2020年起英國發生多場大規模抗議行動,英國政府近期打算修訂《公共秩序法案》,讓警方可對堵路示威等破壞性活動進行提前介入。維護社會秩序避免破壞性活動本是無可厚非的,然而英國自詡重視人權自由,過往對中國內地及香港維護社會安寧的手法常加以批評,但當本土陷入混亂之際卻又賦予警方更大的權力,這未免有「雙重標準」之嫌。

英國人權表現在近年亦受到質疑,首相蘇納克推出「盧旺達計劃」,同意給予東非國家盧旺達1.2億英鎊,將已進入英國的難民送至盧旺達安置。有人批評,將難民送至生活條件較差的盧旺達違反人權及不道德,但去年12月英國高等法院卻裁定「盧旺達計劃」合法,內政大臣亦無視批評,表示會盡快執行計劃。一方面以人權自由之名吸引港人,一方面卻又驅逐難民,可見人權並不是英國政府的重要考慮。

歸根究柢,BNO移英計劃只是英國政府在權衡國家利益後所推出的政策。英國正面臨衰退及高通脹,吸引港人移英顯然想吸收勞動力及資金,然而移英港人要面對昂貴的物價、逐步動盪的社會及不如預期的自由。BNO計劃始終是「靠害」移英港人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