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在我照顧幾位老人的經驗中,老人家若因病入院,縱使原本能行能走雙腿沒受傷,醫院都不敢讓他們下床,時間一久腿部肌肉流失嚴重,雙腳發軟,很多人自此便行走不了。對於這種醫跛了的情況,很是傷心而無奈。

香港醫院人手匱乏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在疫情前還好點,社工和物理治療師會從旁協助。但疫情後入院人數大幅增加,加上恐防感染,病人的照顧便大受限制。尤其是在晚上,護工人手不足的情況更為嚴重。為減輕病人受傷機會和照顧的頻率,醫院都不放心讓長者下床上廁所,因為醫院環境他們較陌生,半夜醒來急於上廁,在半夢半醒下容易跌倒受傷,醫護人員責任重大,所以入院的長者常被要求用尿片,以及限制他們不能下床。以往會徵得家人同意後,睡覺時要他們穿綁紮在床上的衣物,這大大傷害病人的心靈備受詬病,近來醫院已避免使用了。

不能下床活動也是一種受苦,病人易生褥瘡,雙腿肌肉流失,原來粗壯的腿部十天八天便已縮成竹枝般消瘦。時間久了他們便沒力行走。我有一老親戚身體原本健康,不幸染新冠,醫護人員為免受感染,替她插尿管,以減少換尿片次數,康復後她排尿機能一下子適應不來,醫生竟對我說她要終身插尿管了!簡直晴天霹靂,令家人無法接受,幸好她逐漸適應過來不用插管。

老人家的另一苦就是入住安老院,安老院的安排照足醫院的規定,家人要有48小時核酸檢測才可探望,但每逢院內有人感染便不許探訪。院友也不能到大廳去,各自睡在床上以方便照顧,不管是否有需要,尿片是最大的開支,職業治療師和營養師都不能來了。

我們都明白醫院和安老院的難處,但長者因入院而跛了,從此不能行走,甚至因入院而要終身用尿管,是多麼令人難受而不應發生的結果。醫院和安老院是否要想更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