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管制大麻二酚(CBD)的新法例將於下周三(1日)生效。由該日起,CBD將如其他危險藥物一般,受到《危險藥物條例》的嚴格管制。事實上,坊間不少產品都含有CBD,由外用的護膚品以至食用的朱古力及啤酒也有此成分,自特區政府去年10月刊憲將大麻二酚納入《危險藥物條例》管制後,本港多間標榜出售含該成分產品的實體店已先後停業,但香港文匯報發現,網上仍有不少人在新法例下月1日生效前,出售含有關成分的不同產品,並可用快運或安排與買家面對面交收。

◆香港海關在記者會上展示過往行動中所檢獲含CBD成分產品證物,並提醒大麻二酚將於2月1日起被納入《危險藥物條例》受規管。 (香港文匯報記者鄧偉明 攝)

海關昨日舉行記者會提醒市民,CBD將於下周三起受到《危險藥物條例》的嚴格管制。新法例實施後,香港海關將嚴厲執法,打擊有關販毒活動(見另稿)。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網上買賣平台Carousell查詢出售大麻二酚產品情況,發現有大量含該成分的各類產品開售,如昨日就有人開售一款CBD乳液,標明有2,000毫克高含量CBD,聲稱能促進皮下血液循環,有預防皮膚老化等效果,可面交或快運取貨。還有來自法國巴黎的含CBD成分香水,100毫升索價800元,可在港鐵土瓜灣或旺角站交收。

◆網上售賣的含CBD乳液產品。

搏命推銷「功效」 聲稱快運送貨

除貴價產品外,還有表明清貨的較平價產品,包括300毫克的CBD面霜,賣家稱最後100瓶要在本月30日即法例生效前夕清貨,面霜含300毫克CBD,售200元,同樣可面對面交收或付運;有20毫克CBD面膜,聲稱只剩最後3,000片,稱本月底前買一送一,每片只售20元。其他外用產品還包括英國的CBD皮膚止痛減壓貼等。

網上亦有不少含CBD的口服用品,包括含CBD的薄荷味口服油,以及英國製的CBD油,稱滴在舌底可增加CBD的吸收,更有500毫克的CBD煮食油,聲稱只剩下最後4支。其他食品亦含有關成分,包括兩周前放上Carousell開售的黑朱古力。有50元一支的CBD香港製造手工啤酒,賣家稱已剩最後一箱,更有來自歐洲的CBD軟糖,該軟糖產品早在一個月前放售,稱買家要「把握最後入貨機會」。

至於之前多間曾高調宣傳的CBD產品實體店已經停業,如將第一家CBD咖啡館和零售店帶入香港的Found,在政府去年刊憲管制大麻二酚後,於11月在社交平台宣布由於港府管制CBD產品,已停止香港的業務。

尚存「主題咖啡店」改電話號碼

另一間聲稱是亞洲最大及香港首間連鎖CBD專門店的Smart CBD,則在網站表示由於海關之前抽查坊間個別牌子CBD產品,懷疑成分規格未符合標準,為保障顧客健康與安全,故暫將所有CBD產品下架再反覆檢驗,確保無問題後重新上架。不過,香港文匯報記者昨到其銅鑼灣的分店查看,該店已結業,上址現為售賣健身奶粉的店舖。

於去年開幕的K11 Design Store引入逾20個CBD品牌,產品種類包括護膚、睡眠、療癒心靈、零食、寵物用品等,門外首個CBD專櫃出售CBD朱古力、咖啡、茶等輕食。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場所見,該店已結業,現改為一間朱古力專門店。

於2021年10月在中環蘭桂坊高調開幕,並邀得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及藝人剪綵的CBD主題咖啡店Unbothered。當時,該咖啡店中文名為「不是大麻」,其創辦人強調會慎選有實驗室認證的貨源,不介意政府監管。目前,該店的英文名稱未有更改,但中文名已改為「非誠勿擾」,而餐牌內的咖啡及食物不見標榜含CBD成分,原先用於聯絡店舖的手機號碼已變成「無登記」。

謹記「三字一圖案」 識別「毒貨」免墮法網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CBD將於下周三成為受《危險藥物條例》管制的危險藥物,香港海關昨日表示,將嚴正執法及不設緩衝期,並提醒在不少國家及地區都可以合法買到含CBD成分產品,外遊市民若攜帶含CBD產品返港,有可能會觸犯販毒罪而被拘控。市民在選購時可憑包裝上「三個字眼及一個圖案」,即「CBD」、「Cannabidiol」、「HEMP」字眼及大麻葉圖案作識別,以免誤墮法網。

海關情報科情報處理組署理指揮官歐陽嘉倫昨日表示,近年市面興起大量標榜含有大麻二酚(CBD)的產品,包括食品、飲品、護膚品、個人護理產品甚至寵物用品等,聲稱可紓緩神經或排毒等,對人體健康有好處(見表),但大部分也是沒有權威的科學實證。他指出,大麻二酚(CBD)和四氫大麻酚(THC)同屬大麻類植物。天然存在的大麻素本身沒有精神活性,但在提煉成純大麻二酚過程中,極難除去四氫大麻酚,而四氫大麻酚有精神活性的作用,會令人產生幻覺和上癮,同時受到現時《危險藥物條例》監管。

海關機場科航空旅客第二組指揮官陳啟豪表示,香港海關在條例修訂後會全方位嚴正執法。隨着農曆新年假期及社交距離措施放寬,航班和出入境旅客有所上升,海關會採取風險管理揀選旅客作清關檢查。

外遊購物網購小心「伏位」

他提醒市民,在一些港人旅遊熱點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歐盟、日本、泰國及澳洲等都可合法買到含CBD成分產品,市民購買時要留意包裝上是否有「CBD」、「Cannabidiol」、「HEMP」字眼及大麻葉圖案,若發現鋸齒型樹葉圖案要特別小心,如不確定可向供應商或商戶查詢,並留意網購時誤購相關產品。

陳啟豪表示,外遊市民若不小心購買含有CBD成分產品返港,應主動接觸海關人員申報協助調查;至於會否被檢控,由於每宗案件屬獨立個案,海關須要根據案情諮詢律政司意見,以決定進一步行動。擁有含CBD成分產品的市民,應致電海關24小時熱線2545 6182查詢或到附近警署報案處理。

他強調,海關會密切留意本地商戶及進口商是否引進海外包括CBD的違例產品。另海關亦會利用先進儀器協助清關,包括X光機檢查旅客行李、離子分析儀檢測物品是否包含CBD成分等。而針對網上購物情況,海關會加強對小型郵包的檢查,防止有人從海外郵寄含CBD產品到香港。海關和保安局禁毒處早於去年開始,已大力宣傳大麻二酚(CBD)將納入《危險藥物條例》規管,教育市民CBD等同毒品。同時透過香港駐外經貿辦、海外駐港領事館、旅遊業界、航空業界及各國的商會,向海外人士宣傳有關法例即將生效,在香港進出口、非法製造、管有或服用含CBD的產品,即屬違法。

專家之言:易成癮慢性「腦殘」 要減壓不如做運動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不少市民購買含有CBD的產品是為了減壓,但有醫生指出,CBD雖在一定程度上有減壓之效,但只屬暫時性且易成癮,建議情緒壓力大的市民首先尋找壓力源,並從根源解決問題,減少依賴藥物,例如可通過與親友談心、運動、早睡等方式減輕壓力。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市面上一些食品、藥膏、化妝品及護膚品都含有CBD,「咖啡、涼果、餅乾、治濕疹的藥膏及外用的化妝品和護膚品都可能含有CBD,所以市民在購買時需要看清楚包裝上的說明。」CBD不一定要靠服用才能進入體內,亦會透過化妝品及美容產品從皮膚滲入人體內。

◆網上發售的含CBD成分軟糖。

他贊成將CBD列為危險藥物,因為目前醫學界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CBD可以幫助減輕壓力,又指雖然CBD未含有令人上癮的成分,但服用CBD容易引致青少年吸食大麻,「現時市面上標榜CBD無害,容易令青少年去服用,但他們後來或覺得不夠勁,會進一步去服用真正有害、具有成癮性的大麻。」

他指出,CBD本身雖無害,但接觸二氧化碳後會轉化為四氫大麻酚(THC),即大麻中的主要精神活性物質,會對健康產生嚴重的傷害,例如對腦產生傷害及讓智力受損,「即使將CBD放於空氣中,過一段時間後都可能會轉化為THC,若不將CBD列入危險藥物,亦會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中華醫學會會董楊超發指出,服用CBD能讓人的體內產生胺多酚,可幫助減輕疼痛感,讓人心情變得愉快,故CBD在某程度上能幫人紓緩壓力,但只屬暫時性,就似抽煙、喝酒,「可能服用那一刻感到興奮,壓力也好像減輕了,惟一旦不服用時情緒又變低落了。……其實胺多酚並非只能通過服用CBD才能刺激產生,通過做運動,人體內都會自己分泌,同樣可減輕壓力。」

他建議市民應該通過正當的渠道減壓,首先找出壓力源所在,從源頭解決問題而減少依賴藥物,「當我們感到壓力大時,應先分析壓力來源,如果是人際關係上所致的壓力,可通過和親友多溝通去紓緩壓力,還可通過多做運動、早睡早起,甚至是打麻將來減輕壓力。……如果實在無法通過與人傾訴、改變生活習慣等減輕壓力,可去醫院精神科求醫,醫院開的藥物一般只含有安眠成分,傷害性和依賴性都沒CBD那麼大。」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