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簡政放權、深化改革、優化結構、協調發展」。關於東北的全面振興,我認為可以用這幾個關鍵詞來概括形容。與很多人的東北印象不同,如今的東北不僅保留着部分的重工業,也有着新興科技產業;有着強大的實體經濟支撐,也有着強勁的轉型發展驅動力。在國家密集啟動東北振興戰略之後,這塊曾經被人們熟知的老工業基地再度朝氣蓬勃起來。

一個區域想要發展,通常需要具備三方面的要素:勞動力、生產工具以及生產資源組成的產業。這三者對東北而言並不缺乏,重點在於老東北工業基地原來主要是以計劃經濟為主,原有體制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難以適應,這也成為東北一度被外界看衰的原因。理清政府規劃和市場關係,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讓政府在市場發展中起引導作用,成為東北全面振興的內在「加速器」,這就是「簡政放權」。

這同樣說明,振興東北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包括通過外力進行驅動、通過內生動力進行轉化,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適當引入外部產業進入東北驅動產業升級,引導產業與資本結合,推動農業、工業健康發展,繼而推動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這就要求東北需要對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中。

放寬民間投資准入領域

與此同時,關注到東北各省市還放寬了民間投資准入,允許民營企業進入未明確限制和禁止的領域,例如推動民營企業參與鐵路、公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此外在教育、文化、醫療、衞生、養老等社會事業方面也積極向民營企業開放。

另一方面,東北各省市還支持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引導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建立配套協作機制。這種深化改革的氣度,就猶如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時的「敢為天下先」。

在產業結構方面,東北各省市已經從原有的以工業為主的模式,轉向農業、環境、教育、科技、能源、物流、新興產業、對外開放、旅遊、美食等各方面共同發展,增加了總盈利來源,增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強了東北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例如開發冰雪旅遊產業,將原本傳統的旅遊淡季轉變成為富有特色的冬季旅遊景點。再如,2022年6月24日上午,由遼港集團首次開行的「別雷拉斯特—大連」回程中歐班列順利抵達大連集裝箱鐵路中心站,成功實現大連與莫斯科別雷拉斯特間中歐班列的雙向貫通。

目前,別雷拉斯特物流中心已開通班列線路超過30條,東北海陸大通道境外樞紐作用得到進一步突顯,影響力持續擴大。這些振興的實踐結果也說明,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有效帶動了東北的整體發展。

從東北各省市近年來的變化來看,都在創新創業、人才培訓、市場開拓、法律政策等服務領域進行了提升,在國家政策和當地政策的引導下,大量高新技術和專業型人才也加入到振興東北的行列當中。

整體來看,東北產業的發展也從曾經的製造轉向新型的「智造」,政府引導投資和創新力度的加大,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高度重視人力資本積累、堅持與時俱進的創新,淘汰落後的產能以及落後的思維。這種實踐也再度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無論是東北振興還是西部開發,科學技術和科學人才都是「智造」的重要基礎。

基礎較薄弱未宜太樂觀

儘管振興東北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宏觀經濟增速承壓的情況下,我們不宜盲目樂觀。畢竟東北各省市工業基礎能力依然相對薄弱,在工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過程中還是存在創新能力不足、工業產品質量低劣、競爭力發展進入瓶頸、工業轉型升級陷入僵局等方面的問題。這依然需要政府通過引導的方式,繼續深化改革、引入民營資本,激發發展動力。

由於東北產業轉型基礎相對薄弱,企業自主生產和研發能力較東部沿海地區略微落後,想一步跨越進入「智造」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集合中國各區域產業發展的綜合背景下,我們需要意識到工業、製造業更是「智造」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東北的振興目前雖然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但是未來還有着大量的不可預見性,有着說不準的風險和機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下,東北振興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才能為實現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奠定基礎。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強國提速》。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