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投產28年來,在供電穩定性和安全方面一直保持卓越紀錄。特區政府早在1994年制訂一套周詳的「大亞灣應變計劃」,並約每三至五年舉行大型跨部門演習。下一次演習定於下周四(1月12日)舉行,以測試和提升相關人員核應急能力和專業知識。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行政長官督導小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率領執行小組,約1,400人跨部門參與,包括執行預防性撤離行動、監測及消除輻射污染程序和進口食物輻射檢測。為加強向市民宣傳核應急和核安全知識,政府亦舉辦了多項公眾教育活動。
保安局演習管理組總監傅逸婷接受訪問時表示,發生核事故的機會微乎其微,演習旨在確保政府在核應急方面有充分準備,並藉演習向公眾推廣緊急應變意識。是次演習代號為「棋盤三」,包括指揮崗位演練和實地行動演習,37個決策局、部門和機構逾1,400名人員將參與。
內地和國際專家來港觀察
傅逸婷說,為提高演習的專業性和加強交流,保安局邀請了內地、海外和本地單位的專家觀察演習,包括國家核安全局、國家原子能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香港核學會和香港輻射防護學會,以及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委員,向政府提供建議。
加強核應急和核安全公眾教育
傅逸婷表示,保安局亦透過不同途徑推廣核應急和核安全信息,近月舉辦的活動接觸了逾5,000人士,包括為中學物理科和科學科老師舉行講座、在香港城市大學的核能論壇和香港天文台開放日宣傳核安全,以及安排青少年參觀包含核應急展覽的香港城市大學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此外,不同政府部門積極參與宣傳工作,包括香港天文台為高中學生舉辦「伽馬線報」工作坊和消防處在消防安全講座加入核應急知識。
政府恆常監測輻射
事實上,除大型跨部門演習外,特區政府部門不時進行同規模的演習和測試,亦一直利用先進儀器對境內環境,例如空氣中的大氣飄塵、食水和進口或本地生產的食物,進行經常性輻射監測,保障市民健康。
更新大亞灣應變計劃網站
市民可瀏覽更新的大亞灣應變計劃網站(www.dbcp.gov.hk),認識核安全和應急準備,保安局流動應用程式「保安一站通」亦加入了核應急的資訊。(特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