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對知識的渴求從來沒有停歇過,不少人在實踐中發現以往的經濟學理論在當下似乎並不靠譜,例如房價的不斷上漲就不符合經濟學的規律,能夠控制房價上漲的似乎只有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這是不是意味着,此前的經濟學理論都成為了「古典經濟學」,已經落後、應該被社會淘汰了呢?

筆者認為經濟學理論並不是不適用,而是沒有用對。簡單的舉個例子,人們在讀初中的時候都學過一元二次方程的萬能求根公式,其中萬能這個詞即意味着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通過該公式求解,然而很多人可能會習慣性忽略後面的一個限制條件,即b的平方不能小於4ac,如果該條件不成立,意味着該方程沒有實數解。

理論未必能應用於現實

經濟學也是如此,也是需要看各種限制條件。例如在完全競爭市場中,理論上資源是自由流動,信息也是具有完全性的;然而在現實市場中,無論哪個經濟體或國家自稱自己是完全競爭市場,但實際上都會通過各式各樣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企業、消費者,這也就導致完全競爭市場這一假設無法實現,通過完全競爭市場研究出的理論也自然會在現實生活中「驢唇不對馬嘴」。

因此有個關於經濟學家的笑話說,經濟學家是要在明天用一種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為什麼今天的經濟學理論應用在實踐中會出錯。因為經濟不可能是獨立、單一、純粹的問題,它牽扯到的事情太多,金融、社會、實體、政治、軍事、教育、外交等等,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就經濟學家目前的能力而言,也是不可能的。

例如貨幣供應過多只能稱之為是通貨膨脹的表現,其原因還有多個方面,市場需求大量增加導致商品供給供不應求等等。在理論中,我們可以將這些問題一一擊破、解決;但是在現實社會中,上述問題不會單獨產生,而是會集中爆發。

經濟學也需要不斷修正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經濟學家的評論會指責政府採用的解決方式不對,但不會為政府提供解決對策,因為這些經濟學家也沒有辦法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例如在2015年A股股災期間央行未降息時,有經濟學家指責央行不為資本市場救火,要求央行想辦法;然而央行降息後,有經濟學家們指責降息無濟於事,認為釋放的資金並不會流入股市,呼籲決策層能夠拿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救市策略。在暫停股指期貨前,不少經濟學家們也大力指責這一罪魁禍首;在股指期貨暫停之後,不少經濟學家在又一次千股跌停後指責中證監「冤枉好人」、不尊重經濟規律。

任何學科都需要經過探索、研究,以前的知識未必就是錯的,例如牛頓的三大定律並沒有錯,但應用在高速物體上就不成立,就需要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經濟學也是需要不斷修正才能符合客觀規律的,它也許在某個範圍內成立、在某個範圍內又需要新的理論作為支持,這種修正需要人們去探索、去學習、去研究更多的未知領域。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強國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