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鵑》雜貨店。 作者供圖

黃仲鳴

小報被人呼為「雜貨攤」。

一直以來,小報備受此間的公眾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漠視、歧視,少有蒐存;只淪為一些喜愛者的收藏,但多非整套,只是斷簡殘篇。我多年來竭力鈎沉、搜集,期能整理出一副面貌來。

從事這項研究,困難甚多。第一,資料短缺,必須搜集,須向海內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家徵集。第二,要聯繫一些學者參與工作,或提供資料,或提供研究方向、方法,或一同參與撰寫。

研究小報,中外都有成果。如內地學者李楠,躲在各地圖書館,尤其是上海圖書館,發掘了不少鮮為人知的資料,撰成《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迅即轟動學界,認為是破天荒的工作;同時,也喚起人們的省悟,在文化保育上,不應掉以輕心。另外,日本土屋禮子的《大眾報紙的起源——明治時期的小報研究》,亦是擲地有聲的作品,分析了何為小報,為何備受大眾歡迎,並對各類小報作出了分析,還揭示了小報的功能,甚至如何影響政府的決策。

此外,還有孟兆臣的《中國近代小報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連玲玲主編的《萬象小報:近代中國城市的文化、社會與政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祝均宙的《圖鑒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小報源流特點探究》(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3年)等,以上各書除土屋禮子外,其他的多屬論述晚清民國時期出版的,少涉香港。香港由晚清至1990年代所出版的小報,每個年代都層出不窮,唯大都已散佚,有關的論說文字,都是短章,沒有大規模的研究。

小報研究急須解決的問題:

一、類型學探究。自1920年代以來,香港小報究竟出了多少種?內容粗略分:

反清報: 有所謂報

政海秘聞:探海燈

情色:骨子、華星、開心、響尾蛇、響尾龍

政黨:赤報、胡椒

時評:先導、石山報

小說:春秋、靈簫、紅綠

銀色新聞:明星、銀燈日報、明燈日報

1950-60年代兩大小報:成報、明報

1960-70年代夜報盛行:天皇夜報、華人夜報、新夜報、今夜報、星夜報等

狗馬報:天皇馬經、老吉馬經、冷門馬經、虎眼等

1990年代最後兩份小報:先聲日報、縱橫日報

二、文獻分析法。將每一類型的小報,擇其重要、知名者,來深入探討、分析。

三、史學考證法。小報經營者(包括督印人、編輯等)的生平探討和他們的思想、志趣。

四、社會政治學層面。每份小報的產生,和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有何關係?

有份小報叫《雜貨攤》,其意是內容繁雜,連什麼「國府下令通緝之胡適之」也有。胡適被棄雜貨攤了,哈哈。另有份曰《啼鵑》,創刊詞標題為〈新張廣告〉,內云:「這片雜貨店,裏面有的:小說呀,伶妓艷史呀,照片呀……這是本店固有的貨物;此外還有其他值得看官們讚好的貨品呢!」

將小報喚作「雜貨攤」或「店」,確實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