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很多人,很多事,需要經歷一些歲月,你才看得懂;但仍然有很多人和事,可能至生命終結,也不太明白。人們就把這叫「緣分」。

年少無知時,很看不慣這兩個字,覺得太消極──把無法相處的人,或失敗了的事,推給「緣盡了」,為自己的「不作為」找託辭或藉口。

但是,經過了歲月的洗禮,碰碰撞撞,才發現,古老的智慧就是智慧,那是前輩們在生活中累積並提煉出來的。很多人,很多事,真的說不清,或者說,以我們當時的認知和見識,無法較好地處理之。「假如再有機會,我會……」這是很多人事後憶舊時常有的感慨。

不過有時候,當時的「緣盡了」,可能是另一段緣分的開始,也可能是換個方式續前緣,或者為下一次的緣分埋下伏線。重要的是,這一次「緣盡了」,我們懂得好來好去,留有餘地。其實,很多的「緣分」是可以回來的。正所謂「久別重逢」或「舊情復熾」等等。

今年下半年,我有幸參與香港文聯籌劃和支持的一系列藝文活動的報道工作,看了很多藝術展、演出和創作比賽。不像平時觀賞,只滿足於「好看不好看」或「感動不感動」的層次,因為要寫稿,需要仔細聆聽、品味,以及記錄,需要深度咀嚼。

過程中,巧遇了多位結緣於多年前又久違的藝術家朋友,好不欣喜!尤其是女高音歌唱家兼畫家錢迪勵女士,已經30年了。那時,我初步報界,在當時的「報壇一哥」任職。我還沒加入時,就聽說公司很嚴厲。不過,我幸運遇到好上司,給予我很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權。

一天,休假閒逛,走進錢迪勵畫展,為那一幅幅色彩明麗、帶點印象派風格的油畫吸引,就駐足細賞,還主動跟在場的畫家聊起來。之後我給報章寫了一篇工作職責以外的訪問稿。上司很欣賞,錢女士當然也開心。自此結緣。

兩年後,這位藝術有心人爭取到奧地利政府支持和維也納航空公司贊助,組織了一次「維也納音樂美術之旅」,邀請香港青少年國樂團、香港雅樂社合唱團和香港幼苗兒童合唱團逾170人到音樂之都演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時值轉換工作跑道的我獲邀隨團,回來之後寫了篇特稿。最近,我和她不約而同發現有人把當年刊於報章的圖文重新放網上,勾起一段溫馨回憶!

那天相約到她家敘舊,在場有幾位藝術家,大家別有一番滋味。今日,大家都講「文明互鑒、文化交流」,其實,很多人一直默默地做。也是一段藝術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