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防疫生活回歸正常。作者供圖

趙鵬飛

內地防疫「新十條」上周公布實施後,「陽了沒有?」,成了最新的問候語,社交媒體熱搜霸榜的話題,幾乎全部跟疫情有關。囤積退燒藥、搶購N95口罩、買光抗原試劑……每一樣自主防疫蜂擁行動,照在股市上,是相關板塊的迅速衝高,落在普通人臉上,是茫然不知所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連開數場記者會,就「新十條」就如何執行落實逐一解析,鍾南山、李蘭娟、童朝輝、張宏文等內地疫情防控專家紛紛登場,結合各自一線防疫防控經驗,答疑解惑,力求消融誤解撫平焦慮。王石、劉強東等一干知名人士,也公開分享感染後如何居家應對疫症達至自癒的經驗,讓更多人祛除恐懼,回復積極心態。不過,過去兩年多早已習慣嚴防死守的狀態,並非一夕之間就能完成從行動到心理上的復常調試。眼下,發熱門診的大排長龍,朋友圈裏的哀嚎一片,社媒上的集體吐槽,其實都是防疫措施放寬初期正常的應激反應,過個兩周左右,待各地衞生部門、醫療機構應對自如,待民眾粗粗領略了奧密克戎的特徵,一切便能自然而然回歸正常。

平心而論,過去兩年多,內地疫情防控嚴格執行「動態清零」目標,除了在疫情最肆虐的武漢,集結全國救治力量,打贏了武漢保衛戰,還贏得了兩個寶貴的窗口期:推高全民接種疫苗率,病毒致病性衰變轉弱。這也是優化防控措施重大調整、「新十條」敢於闊步邁向復常的決策底氣。

與內地之前的防疫成效相比,香港並不能算做疫情防控的模範生。此前,儘管政府和商界又是送出優惠券,又是打針抽樓抽獎抽現金,疫苗接種率仍然一直徘徊不前,結果第五波疫情來襲,香港正面遭遇德爾塔和奧密克戎雙重夾擊,感染率和死亡率雙雙大增,公共醫療資源一度遭遇擠兌,眾多感染者被迫在醫院外露天徹夜排隊等待入院,由於死亡人數短期內激增,以致殯儀館都告急。幸虧中央及時施以援手,調派大量醫護和物資來港,才解了香港疫患之急。現在回頭看,當時80歲以上長者第一針接種率僅有31%,是導致病亡人數逾萬的一個重要原因。待奧密克戎成為香港主要流行毒株後,疫苗整體接種率快速攀升至80%以上,感染之後出現的大量無症狀、輕症患者,大多無須入院佔用公共醫療資源,市民緊張焦慮的情緒,和感染後的無所適從,亦逐漸平復,再配上特區政府的一路見招拆招,方有了現在百業穩步復常的階段性成效。

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大幅度放寬防疫措施都並非直接躺平,而是因應病毒變幻特徵,及時調整防疫思路,力爭用最小社會成本獲取最大社會效益。

再說回陽性比例,截至目前,香港約750萬人,220萬感染;台灣約2,300萬人,848萬感染,大致算下來整體人群感染率都未超過40%。統計學上的比例,對於一個個鮮活的普通個體而言,意義並不大。只要打足疫苗,出門戴口罩,進門洗手,自始至終做個「不陽」的人,於己於人都是最好的選擇。萬一陽了,也無須過分憂心,無症狀或是症狀輕,就多喝水多睡覺,有症狀就適當服用一些退燒疏散的藥物予以緩解。若是高燒不退,呼吸困難,血氧超標,那就及時就醫。

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過去3年累計的豐富治療經驗,已經能讓絕大部分重症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