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山 立法會議員

十多年前,我開始積極參與社會創新的浪潮,如社會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創效投資等。這種浪潮,可以說是對資本主義運作中,產生種種社會問題的一種反思,希望把社會價值帶回到商業運作裏。經過不同界別和持份者的努力,我樂見最近幾年ESG(環境、社會、管治)成為主流金融和企業營運的關注點。

我們的夢想,就是當投資界都真心融合了ESG金融時,所有金融都變成了創效投資;當所有企業都真心擁抱ESG的營運模式後,所有企業都變成了社會企業。當真如此,就能體現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所要求的:「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因此,我會對社會創新的重要性,作出一個大膽的判斷。社會創新是香港穩妥推進改革的重要鑰匙。

香港實行簡單低稅制,政府的收入和開支只佔GDP的五分之一左右,僱用的人手相對整體勞動力的比例就應該更低。政府的資源亦有限,受疫情和外圍經濟的影響更出現財赤,未必長期可以用增加「資助」的方式幫助社會復甦,而且亦容易顧此失彼,未能惠及各行各業。所以,要幫香港社會盡快走出疫情的陰霾,政府需要建立一個機制去牽動商界及社會各界共同奮鬥。

誠然,要支援受新冠影響的市民和行業、解決長期社會舊患,再帶領社會加快復甦步伐、開創新篇這個宏大的任務,政府當然要負起主體責任,但不等於要「攬晒上身」獨力去做,而是可以利用「社會創新」的方式連結商界及民間的力量更快更準地完成任務。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社會創新」元素就是「官商民」合作。

香港在整個抗疫戰中都充分利用了「官商民」合作的動員力,在政府的統籌之下,商界提供場所作為隔離設施,民間就有「全港抗疫義工同盟」等組織動員過萬名義工提供社區支援。由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衞生署、勞工處及職業安全健康局推動的《精神健康職場約章》已經有超過一千家企業簽署,足證企業對職場精神健康的重視,而民間亦有不少組織提供職場精神健康支援或訓練。政府可以考慮在現時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地區康健中心以至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服務之上,再加以考慮充當商界民間之間的橋樑,發揮「官商民」合作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透過社會創新,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其實香港也參與貢獻中國式現代化中提到的共同富裕。香港作為一個商業社會,私人企業對社會民生的影響巨大,政府在制定社褔政策時,亦可更多考慮「官商民」合作等社會創新理念。透過動員各界的資源,群策群力去加速香港復甦的步伐,相信是廣大市民都期盼的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