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掛爐燒鴨、蘿蔔絲餅、涮羊肉、燴雜錦丁、紅燒活桂魚……這不是菜單,是香港即將公演的粵語版《天下第一樓》的宣發中的一段,版面有限,僅寫了戲中出現的菜名不到十分之一。曾經有位主編寫過一篇專訪,題目是「美食聖手何冀平」,把我寫劇本比喻為美食,還挑選出我所有劇本中,寫到美食的台詞放在刊頭,刊出的照片也是我向家廚學做菜。

沒有錯,寫劇本和做菜的確很相似。寫劇本要搜集素材,就好像去街市買菜,主菜、配菜、葷的、素的、佐料、調料都要買全,回來下廚,把手中的材料,七葷八素,搭配在一起,調合五味,做出一道色香味美的菜餚,做得好的是上品,能長年保留,做不好的是次品,不久會被淘汰。好比一道「宮保雞丁」傳承了幾百年,不好的戲,演不到10場就不見了。

這真是很像寫劇本,要收集素材,要挑選,要去粗取精,要設計冷熱葷素,哪裏是重頭,哪裏是過場,結尾要夠力度,也許還得設一道「甜品」令人回味。好的劇本就像一席盛宴,有葷、有素、有小炒、有大菜、有私家訂製、有外購外賣、有精心籌劃的滿漢全席,也有清新可口的家常小菜、有稀有罕見的山珍海味,也有培育在後園的新鮮現採,隨手取來,作家大廚,靠誠信廣結人緣,靠品質揚名四海,漸漸成為有名有實的一家「老字號」,這就是一個好編劇。

蘿蔔絲餅,香港人都喜歡,上海館一定有,去吃一餐的也一定會點這一道,但嚴格起來說,不夠正宗。《天下第一樓》裏有位二掌櫃,由資深演員辛偉強扮演,把一個不敢擔責任,膽小怕事,有點滑頭,沒什麼作為,靠着和老闆的親戚關係,當個維持營生的「二掌櫃」,辛偉強演得入木三分。我寫這個人物,用了一個細節,展示他的性格。他有個嗜好,吃熱蘿蔔絲餅,聽聽他怎麼說:「新鮮象牙白蘿蔔,刨成細絲,綿白糖加青紅絲、玫瑰桂花蜜、好白麵加上等豬板油,搓成薄皮,上爐一烤,餡足皮酥,入口即化,又香又熱,就像六國飯店廚房的小六角磁磚一樣……」地道的古老蘿蔔絲餅,形狀不像燒餅,也不是上海館常見的大餃形,而是六角形,個頭不大,一排排連着,不是炸出來的,是烤出來的,香而不膩。余生也晚,沒吃過這種地道的蘿蔔絲餅,但資料上有記載,被我查到,能想像得出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什麼味道,就寫進戲裏。

做菜講究調合五味,做出一道好菜,就有生成之恩,和合之妙,鼎新之功,真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