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強 自由黨副主席 立法會議員

過去一個月大部分公共事業和公共交通工具相繼掀起加價潮,對基層小巿民生活必然百上加斤,特區政府必須嚴格做好把關工作,顧及民生之苦,想盡辦法壓低電費及公交加價幅度,並且考慮以不同方式發放電力和其他補貼,為基層市民紓困減壓。

繼天星小輪申請調升票價一倍後,中電和港燈亦宣布將於明年1月加價,按年計實際加幅更高達19.8%與45.6%,加幅是歷年新高。這股加風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九巴和城巴新巴分別申請加車費一至兩成,的士業界短期內亦會向運輸署申請加價,初步建議起錶加6元。對於眾多範疇的加幅,全港小巿民可謂苦不堪言。

疫情下各行各業元氣大傷,兩電再度加價無疑令各行各業雪上加霜。本港電費由基本電價及燃料調整費組成,基本電價因為利潤管制協議而受到規範,燃料調整費則以實報實銷方式,由用戶向電力公司支付,變相全數由市民來承擔。社會上不少人認為,這種電費的計算辦法,令兩電「有賺無蝕」,雖然協議規定兩電的利潤回報不能超過固定資產的8%,但當固定資產「越脹越大」時,盈利則越滾越大,兩電每年坐享8%回報,獲利更是數以十億元計算,基層市民卻「肉在砧板上」,只能無奈承受電費加幅。

政府與兩電現行的利潤管制協議2033年到期。筆者認為,政府應考慮在中期檢討更改條款,例如要求兩電承擔部分燃料費用等,為市民減輕生活壓力。政府早前先後推出的電費紓緩計劃和電費補貼,將分別在明年底和明年5月結束。儘管政府在過去推出多輪紓困措施,財政狀況面臨一定壓力, 但在電費持續飆升下,筆者促請政府應考慮設立特別津貼,針對性地幫助中小微企、基層市民,提供直接且有效的支援,切實紓解民生困苦。

長遠而言,本港要降低電費受到外圍環境的影響,必須增強能源供應的穩定性。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引入內地能源來港競爭;另一方面,兩電亦應積極加強與內地企業合作,共同發展清潔能源,以保障本港有穩定能源供應。

在現時經濟尚未復甦的情況下,兩電作為公共事業絕對不應置身事外,反而應從利潤中撥出更多款項用於電費補貼,以減輕加電費對中小微企、全港市民的負擔。特區政府則應思考如何檢討現行與兩電的利潤管制協議,盡力壓低電費加價幅度,並針對性地發放電力及交通補貼,紓解因公共事業加價給市民帶來的額外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