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至穎

2022年11月17日,香港40家社團聯合主辦「香港社會各界學習二十大精神分享會」,香港中聯辦駱惠寧主任用偉大變革、使命任務、戰略機遇和團結奮鬥四個關鍵詞,概括其學習體會,更表達國家對香港社會各界的期望,勾劃方向,振奮香港社會各界。香港社會各界當砥礪前行,傳承二十大精神,讓香港在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的偉大變革為香港解決難局做好示範。中國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年之間,從1.65萬元增至3.51萬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香港日後克服深層次矛盾,提供值得效法的經驗。究其根本,國家透過積極指導市場,成功建立起全球最完整和最大工業體系。香港此前因為市場去工業化,經濟依賴中轉流通業,創造的職位催生出貧富懸殊,同時也因為放任房屋市場,造就當前市民置業困難。

林至穎(資料圖)

香港應該借鑒國家的成功經驗,依託自身優勢,訂立產業政策指導市場。香港當務之急在於以有限的資源,踏出解決難題的第一步,當中包括但不限於推動政府進行自我變革,修訂相關法例,精簡流程和增加相關行政人員,務求政府3-5年內可完成增建房屋的政策流程。此外,社會各界可主動投資和發展具備潛力的新興產業,告知政府其當前在供應及需求面的發展障礙,以便政府對症下藥地推出相關政策,力求有效解決問題。此外,社會各界可積極促成接受投資的本地企業,與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科創企業間之合作,善用香港市場聯通國際、科研實力強大和用普通法等等獨特優勢發展,進而形成多元中等收入的經濟空間,惠及市民大眾,實現共同富裕,市場共榮。

香港應加強國民教育,肩負起複興中華民族的使命任務。過往國民教育的缺失讓很多香港市民對中國式現代化了解有限,不了解國家沒有透過戰爭、殖民和掠奪實現現代化,而且慣常用已發展國家標準看待國情,更沒看到「一帶一路」在疫情下依然發展順利,多國期待借鑒學習中國經濟。沒有對國家所求的了解和認同,香港市民大眾則難以投入復興中華民族的進程。社會各界應積極籌辦相關活動和教材,向政府提供前線服務的洞見,協助政府推動國民教育,幫助在學青年及更多市民了解當代中國,國家制度演變的歷程、功能和與自身命運的關係、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崛起的奮鬥歷史等,進而更好地肩負起複興中華民族的使命任務。

香港應把握戰略機遇,團結奮鬥。雖然當前全球經濟承受疫情困擾,地緣政治衝突日益激烈,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但香港正迎來更深刻地轉機。中國在國際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西方社會也面對着滯脹的困難。連曾主動與中國開打貿易戰的美國也表示無意與中國脫鉤,德國總理更率領龐大的企業家代表團訪華,強調中國在全球性問題上發揮關鍵性作用。這些令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更加突出。香港往後當依託國家兼具出口製造業競爭力及龐大內需市場的雙重優勢,更好地扮演國家面向國際特別是東盟地區的重要視窗。為此,香港社會各界應團結奮鬥,配合政府施政,把握戰略機遇,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

總括而言,駱惠寧主任在「香港社會各界學習二十大精神分享會」上,更具體地表達分析了國家對香港社會各界的期望。香港社會各界當以大局為重,吸收國家偉大變革的經驗,協助港府不斷提升施政及管治效能,從而克服香港產業結構不均衡,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加強國民教育,把握戰略機遇,團結奮鬥。藉此,香港就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貢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為廣東省政協委員)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