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數據公布時間及預測

著名經濟學家 宋清輝

內地有相當一部分城市經濟模式相對單一、產業結構尚不完善等,亟需通過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舉措,為各地經濟發展注入後勁。

理論上,各個城市有不同的專業化分工,有助提升當地產業生產效率,對當地經濟產生刺激作用。因此某些實體經濟表現不佳的城市會大力發展旅遊業;有些城市則因具備可使用資源等,也會通過大力開採資源或採用粗放型作業模式進行運營,在這種情況下的隱患或將越來越多。

以旅遊業為例,一旦市場經濟出現危機、實體產業遇冷,旅遊人數自然會減少。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旅遊業供過於求的影響之下,沒有其它產業支撐,這種衝擊下城市經濟必將受到比其他城市還要嚴重的創傷。同樣,對於以資源開採或者單一產業模式的城市,如資源開始枯竭或是行業市場蕭條,也會對城市經濟產生巨大衝擊。

經濟現波動 傷害衝擊更大

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的「雙創」,我認為有一點就是希望各個城市的產業發展多元化而不要局限在單一的結構模式中,因此舉一方面能夠探索出更多的可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則能夠規避大量的風險。

一個城市之所以出現單一結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當地政府為在任期內快速交出成績,加大對單一產業的推進;另一種是當地居民認為當前局勢已滿足生活所需。後者的想法可以做出衍生,即某些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決定某些地方無法開展其他業務,雖不排除這種情況但大多數都是「藉口」。

以深圳為例,這個改革開放之前什麼都不具備的小漁村,通過人們的辛勤建設已成為世界知名城市,集聚眾多產業。或許會有人反駁,深圳能發展是因具備諸多先天性優勢,其實我們本用論據證明論點,現在多成了人們用論點反推論據。我們可以回想在改革開放前,又有多少人看好深圳的發展?總之,我認為一切事在人為。

「新興產業」漸變「傳統行業」

企業與城市不同,具備可遷移性和可開拓性,以扭轉不利局面。但對於城市來說,如果僅從事單一行業就如同靠天吃飯,更需注意的是,即便是當前強勢的「新興產業」,經過數年的運轉也必然會成為新時代的「傳統行業」。我們可以看到某些因煤炭而興起、因富士康工廠而興起、因房地產而興起的城市,經歷爆發式的增長後都會進入瓶頸。

除非是國家性的戰略布局,任何一城市都需要積極探索符合其本身發展的多元化渠道,絕對不能讓單一產業統領。否則,中國城市之間GDP增速極有可能出現更為明顯的分化,貧富差距可能會加大,這也是我們不希望見到的局面。(節錄)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強國提速》。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