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科學家在一些研究領域頗有優勢和競爭力,相信提出並被採納為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項目的香港科學家,更有望入選成為空間站載荷專家。他表示,與對身體條件要求非常苛刻的航天駕駛員相比,載荷專家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還需要具備獨有的科學研究操作能力。

龐之浩說,航天駕駛員和航天飛行工程師,都屬於職業航天員,對身體的要求比較高。正在執行神舟十四號任務的陳冬、劉洋、蔡旭哲都屬於職業航天員。航天飛行工程師的身體要求,比駕駛員稍低一些。而載荷專家,則是要從科學家中選拔,屬於非職業航天員,原則上在完成飛行任務後,還會回到原單位繼續從事科研工作,所以其身體素質要求並沒有那麼高。

◆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資料圖片

他舉例說,美籍華裔航天員王贛駿,就是以載荷專家的身份進入太空的。載荷專家的身體素質要求並不很高,但是對於科研操作的要求比較高,需要能夠進行複雜的實驗操作,比如王贛駿就是流體力學方面的專家。「一般來說,航天駕駛員至少需要訓練3至5年,航天飛行工程師要3年左右,而載荷專家大概只需要訓練兩年半就可以了。」

輕度近視無妨 強健體魄加分

談及中國空間站載荷專家選拔向港澳地區開放,龐之浩說,這意味着中國空間站的大門已經向港澳地區科研人員打開,也顯示出中國空間站越發開放。他認為,香港科學界曾經多次參與國家航天重要工程,香港的工程師曾經負責嫦娥工程關鍵項目並取得優異成績,這說明香港在航天領域具有相當優勢。

中國航天員選拔條件嚴格,尤其是超高的視力要求就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而科研人員裏的「眼鏡」又特別多。龐之浩說,對於載荷專家,輕度近視無須擔心,空間站裏也是可以戴眼鏡操作的。不過,就算載荷專家的要求沒有那麼苛刻,入選人員也需要比一般人更加健康、強壯。

進入中國空間站,是包括香港在內很多科研工作者的夢想,選拔之激烈可想而知。龐之浩認為,如果參選者可以首先提出一個科研項目,被中國空間站列入科研計劃,並具有「非他莫屬」的操作實驗技能,那麼入選的可能性會很大。「科學家必須提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或非常獨到的科研項目,同時具有強健的體魄,那樣就有更高的入選幾率。」如果科學家曾經有駕駛飛機的經驗,那麼將更好適應航天發射、返回時的狀態,也是一個加分項。

理大學者:促進科研育才 助港航天「起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國家宣布將首次於港澳地區選拔航天員載荷專家。有曾參與國家多項航天任務的香港理工大學多位學者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對此表示欣喜,形容是香港參與國家航天事業的一個里程碑,認為有關舉措不僅令香港科研人員可親身到太空進行科學研究,長遠更是有助進一步帶動香港航天技術領域各個方面的發展,「從軟件、硬件、技術、科研方法研究、人才培養等,一系列都有望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香港理工大學團隊曾開發「相機指向系統」以協助拍攝月球圖像。 資料圖片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吳波團隊曾參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天問一號」等多項國家重大航天任務。他說,「以往包括我們和容啟亮教授團隊,也是做了很多(航天)工作,但是假如國家能夠正式地聘請一位(香港)專家,對香港而言肯定是個很大的鼓舞,有利於我們今後更深入、全方位地參加航天任務。」

吳波坦言,即使他們已參與過多項國家任務,但其工作主要是進行分析並選擇候選着陸區,跟直接前往太空探索始終有一段距離。「如今(在港選拔)當然很好,說明香港科學家將有機會更深入地參加國家航天事業。」他笑言,消息剛傳出後,其團隊內不少博士生、研究生都已表達出興趣,熱切期望了解更多招募細節。團隊今後亦會積極向科研界別宣傳相關招募事宜,希望讓更多香港科學家得悉今次的黃金機會,積極報名參加。

同樣參與過多項國家重大航天任務的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亦表示很感鼓舞,因港人將有機會以航天員身份到空間站做實驗,必定會帶來新思維,帶起對機械、工程、醫學等不同的研究興趣或可能。

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副教授于宏宇則提到,這是國家首次在港澳選拔航天員,香港不少博士生在科研方面都有很高水平,相信可以找到合適人選。

他認為,國家對生物醫學、能源、機械等領域的研究人才都有需求,期望特區政府將今次招募視作契機,與國家航天方面多加合作,並宜投放更多資源培育人才。

「天宮課堂」航天迷:盼做職業航天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有超級航天迷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香港一向不乏喜歡航天的年輕人,但礙於「入行無門」,往往較少將其視作職業發展,期望今次招募可以打破有關局面,為香港年輕人帶來更多機遇。另有曾獲選為「天宮課堂」香港分課堂的學校校長表示,若本港未來可建立有系統的航天事業發展階梯,相信會有不少香港學生願意投身其中,貢獻國家。

◆「天宮課堂」香港分課堂的港生向3名「太空教師」打招呼。 資料圖片

鍾情航天事物逾半個世紀,收藏了價值過百萬元藏品香港航天學會會長雷健泉受訪時指,今次招募消息令人欣喜,「自從2003年楊利偉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中國太空人後,學會都舉辦很多航天訓練或相關活動,好多年輕人感興趣。特別是近年中國航天事業突飛猛進,肯定有不少香港人都想參與,而航天員更是當中數一數二吸引人嘅崗位。」

他說,香港過去從未有過航天員誕生,哪怕是地面的技術支援人員,也只是少數專家人員可以參加,「變相會令不少人覺得好遙遠。」雖然今次招募仍包括博士學位等多項條件,但這仍是一大進步,「年輕人想法肯定因此有改變,以前未必太多人知道可如何參與,以後可能不止是航天員,從事火箭、人造衛星設計等相關職業,都有機會一併帶動起來,吸引更多香港年輕人參與。」

在2021年12月承辦「天宮課堂」太空授課香港分課堂的培僑書院校長吳育智表示,包括該校學生在內,不少香港年輕人都對航天發展很感興趣。「『天宮課堂』後不少參與學生都希望接觸更多太空相關知識和事物。近年也多了學生選讀航天相關課程,有同學去了清華大學繼續學業,也有人選擇到英美深造。」他認為,香港過去相對缺乏航天事業的發展階梯,而今次招募或有機會帶來改變,長遠為香港學生帶來更多選擇。

各界讚為港提供更廣闊平台空間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感謝國家這份厚禮,讓夢想成為太空人的香港青年人有機會夢想成真。藉培訓香港青年參與引以為傲的國家航天任務,除了讓香港青年人提高對創科興趣,亦可成為香港青少年的愛國教育課,培養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見證香港青少年上太空的歷史時刻。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林琳表示,是次國家航天局向香港特區開放招募載荷專家,充分體現出中央對香港青年的厚愛。是次的招募,為香港青年參與航天事業的夢提供更廣闊的平台和空間,讓香港青年的航天夢由往時的天馬行空,變為現在可創造無限的可能。

◆香港小朋友參觀月壤。 資料圖片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表示,港人如果能夠成為航天員,參與太空站工作,是港人的榮耀、香港的驕傲,有助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科技,積極推動本港創科產業發展。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表示,國家首次向港澳招募航天載荷專家意義非凡,不僅體現了「一國兩制」下港澳所擁有的獨特機遇、反映港澳在科研方面的實力,更彰顯了國家對港澳科學家的高度信任,相信港澳能夠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表示,這項港澳地區選拔消息,對眾多擁有「航天夢」的香港青少年,以及專注在航天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是一份振奮人心的國慶禮物,證明香港本地的科研人員水平得到國家的認可和信任。

全國人大代表、自由黨副主席陳曉峰表示,港青對於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十分欽佩,太空站的航天員更多次與香港學生互動,進一步激發起青年人成為航天員的興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表示,國家在港選拔載荷專家,體現了中央對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實際支持,不僅是對香港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人員的實力的認同,更鼓舞了香港創科發展。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鄧良順表示,國家的航天科技已達世界頂尖水平,香港年輕科研人才若能參與航天工程,絕對是好事,亦屬莫大榮耀,相信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循科技之路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濬文 整理)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