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圍繞房屋政策、青年政策、醫療服務和社福政策等提出建議。(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九歌 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東九龍居民委員會今日(27日)就施政報告向政府提交意見書,圍繞房屋政策、青年政策、醫療服務和社福政策提出建議。東九龍居民委員會認為,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重要講話,特別就解決香港當前急務及未來發展作出明確指示,要求特區政府做好「四個必須」及「四個希望」,着力解決香港長期存在的土地房屋、長者醫療以及青年問題,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香港市民「生活變得更好,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

有調查顯示,市民對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的民望評分回升,充分顯示出香港市民對新一屆特區政府改變社會現況的期盼。東九龍居民委員會表示,期望特區政府落實有利基層民生的政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具體的計劃與落實時間表,帶領香港盡快走出陰霾。

住屋問題是香港眾多社會問題的根源,更是香港市民長期面對的難題。按房屋署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均較去年12月底上升了0.1年。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建議政府設法增加過渡性房屋的數量,以解燃眉之急,並提出7項建議,其中包括支持「北部都會區規劃」及「明目大嶼發展計劃」;新建公共屋邨應以一地多用為規劃,善用土地資源;加快舊邨重建的規劃,將樓齡逾50年及地積比率較低的舊式屋邨優先納入重建計劃;「租者置其屋計劃」是大部分公屋居民的期盼,故除了繼續推售「貨尾」單位之外,房委會應該考慮重推公屋出售計劃,將適量樓齡達15年以上的公共屋邨加入出售計劃之內,以回應公屋居民的置業訴求;優化「綠置居」計劃,所供應單位不再以單人一房單位為主流,應該增加兩房及三房單位的供應量;增加居屋單位的供應量,並為屢抽不中的白表申請者引入計分制,當累計積分達到某水平時可獲優先配售單位,亦建議計分制考慮讓青年家庭申請者可額外加分,讓青年人有更大機會可以置業;建議設立「首置盤」計劃,以非居屋、非「綠置居」的資助房屋為定位,可變性大,亦可抽出部分項目作青年資助房屋試驗。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特別提到對青年的關愛:「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特區政府需做好青年人的四業工作,即「學業、就業、置業與創業」。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建議政府優化勞工處職業空缺平台,主動向專業機構增加專業職位空缺的資訊;為青年設置住屋階梯,讓年青人為其置業計劃及早作出規劃;建議政府應撥款在中小學建立與科技教育相關的資助項目,從小培養學生在創科方面的興趣,長遠為香港經濟轉型儲備人才;建議將2022持續進修基金資助上限增加至3萬元,並降低門檻,將更多課程納入資助範圍;支持多元化創業,研究在康文署轄下的公園試行定期舉行假日市集,讓初創企業有更多推廣及銷售產品的機會;歡迎「共創明 TEEN 計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期望計劃在試驗成功後,可以增加名額,讓更多有需要的年青人受惠。

醫療方面,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希望政府繼續研究在區內增設24小時急診服務的可行性,以回應黃大仙區40多萬居民的醫療服務需要。此外,在2021年的財政預算案中,特區政府於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預算為1057億元,超越了教育項目成為支出最多的政策範疇,顯示了特區政府在社會福利政策上的投入。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建議增設校內託管服務,可延長婦女的就業時間,釋放婦女勞動力;建議盡快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增加照顧名額;建議增設兒童醫療券計劃以及重視精神情緒健康,將其納入基層醫療服務;增撥資源支援低收入家庭的學童,資助他們參與補習班及課外活動;針對安老院舍人手短缺問題,建議完善人力資源階梯,吸引青年入行。

責任編輯: 之袁